新華網北京3月14日電(肖寒)全國人大代表、國藥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中國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長于清明近日做客新華網2019兩會特別報道。于清明介紹,今年兩會,他集中關注大健康領域人才培養相關議題。他認為,未來醫療機構應大力培養應用型人才,為患者提供更為完善的醫療服務。

全國人大代表、國藥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中國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長于清明
以下為訪談主要內容:
主持人:當前,基層醫改是國家醫改的重點任務,國藥器械在助力基層醫改方面,做出了哪些事情?
于清明:國藥集團作為一家央企,在助力基層醫改方面有三大責任:政治責任、社會責任和經濟責任。政治責任方面,我們要全力支持和推進國家的相關醫改政策;社會責任方面,我們要擔當好解決百姓難、看病貴的責任,做好本職工作,在保證藥品器械耗材質量的前提下,在采購、配送、終端使用等環節上完備價格體系,提供更優質的產品。
價格過于便宜的產品,往往質量不佳;價格過高,既不利于我國醫改政策的實施,也不利于解決百姓看病難的問題。因此,我們要把價格優、質量好、性價比高的產品配送至醫療機構和藥店,為百姓提供價格上的保障,讓他們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使其看病和用藥放心。
主持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促進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您認為醫療器械行業發展還面臨哪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于清明:我國醫療器械行業起步晚、發展慢,但近年來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醫療器械行業是一個涉及光機電、生物、化學、新技術、新材料、智能制造、互聯網技術等高科技行業的集合體,十分需要建立合作共享的發展機制。因此,我們不光要注重醫療器械產業的發展,同時也要注重相關人才的培育和建設,向高精尖層面拓展。
今年我提出了加強醫療器械產業人才培養的建議,尤其是醫療器械臨床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建議,今后在人才的選拔上,要將重學歷、重文憑逐漸轉向著重基礎性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開發,建起包括研發制造、管理營銷、醫院服務上下游產業鏈在內的產業集群,促進醫療器械產業取得實質性進展,發揮相應的規模效應。
主持人:政府工作報告在保障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方面提出“降低并統一大病保險起付線”“實施癌癥防治行動”等,您對哪方面感觸最深?您作為一家央企的負責人,下一步如何落實規劃?
于清明: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將癌癥的篩查提升到了新的高度,癌癥作為我國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給百姓帶來了巨大的負擔。但如果能在早期甚至癌前病變時期給予干預,癌癥的臨床治愈率將會大大提升。
一旦生病以后,人們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去治療這些疾病,進而導致醫保負擔較為沉重。但加大體檢力度,則可以有效地緩解這一現象;與此同時,還可以將商業保險納入到體檢和疾病的診療過程中來,配套實施,逐步完善醫保體系建設。從這些方面來看,醫療器械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今后在加大體檢力度的同時,也更應重視醫療器械的篩查和檢驗工作,讓其發揮更大的使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