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訊(記者吳文娟)湖北經濟科技含量更高,攀上更“高”點。來自權威部門消息確認,我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步入新階段,高新技術增加值將首次突破6000億元,有望達到6500億元。
這一數值,比2017年GDP在全省排位第四的荊州市地區生產總值的3倍還多。
2017年,我省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5937.89億元。今年,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增速只需達到1.1%,增加值就能輕松越過6000億元關口,如果實現9.5%的增速則可達到6500億元。而今年前三季度,我省高新技術產業已實現增加值4468.77億元,增速達13.2%。
10年前的2008年,湖北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突破千億,達到1104.94億元;5年前的2013年,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突破3000億元,達到3604.96億元,5年增長了2.26倍;2013年至2018年的五年,這一數據將再度亮眼。
此間,我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呈現加速度態勢,從1000億元到2000億元,歷時3年;從2000億元到3000億元,歷時2年;此后,以每年千億的速度相繼跨越4000億元、5000億元大關。
以創新性和突破性為顯著特征的高新技術產業,處于經濟體系的最高端,代表一個地區參與區域競爭的競爭力和發展潛力,顯示著經濟實力的“強”度。科技部發布的《中國區域創新能力監測報告》顯示,從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看,北京、上海、天津、廣東、江蘇和浙江處于第一梯隊,在中部地區,湖北的創新能力最為突出,居全國第七位。
雄踞全國前列的科教優勢,加上近年來不斷出臺政策措施,將人才、資金、環境、體制機制等諸多生產要素及條件,源源不斷引向戰略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使得我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猛。
又訊:
跨越6000億元,是個啥水平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吳文娟
就在4天前,12月22日,我國天基互聯網系統的首發星“武漢號”沖進蒼穹。未來,人們無論身處何地,都可像在家里一樣高速上網。
12月8日,我國自主研制的第一艘載人潛水器支持母船——“深海一號”在武漢下水,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未來,這艘為7000米級“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定制的大船,將助力我國走向深海,邁向海洋強國。
湖北,越來越多的類似“高大上”,正在以創新驅動、先發優勢引領湖北高質量發展。
在高新技術產業陣營中,湖北光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北斗等高精尖產業位居全國前列,已成為“國家隊”參與世界競爭。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省高新制造業中四大傳統高新領域占比接近83%,其中,先進制造占37.9%,新材料占25.8%,醫藥與醫療器械占10.7%,電子信息占8.5%。
高新技術產業不斷“攀高”。前三季度,全省高新制造業新興領域持續“快跑”,其中電子信息領域完成增加值312.42億元,同比增長11.0%;先進制造領域增加值1385.77億元,增長12.9%;新材料領域增加值944.15億元,增長15.2%;醫藥與醫療器械領域增加值390.8億元,增長15.5%。
一批高技術含量的企業、產業相繼布局、投產。今年出臺十大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方案,湖北加速推進國家存儲器、航天產業、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等四大國家級產業基地建設;1月至11月,全省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41.5%,高于投資平均增速近30個百分點。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一批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性產業,正在重構湖北競爭新優勢。“芯屏端網”戰略產業集群格局夢想成真、國家航天產業基地航天產業港(一期)交付使用,北斗產業在全國版圖中雄踞五強、光谷生物醫藥產業競爭力全國第三……信息光電子、數字化設計與制造創新中心等兩個國家級創新中心成功創建,湖北高新技術產業邁向新征程。
作為創新發展的排頭兵,高新區日益成為湖北高質量發展的“火車頭”和“加速器”。今年,經國務院批準,荊州、潛江、黃石大冶湖3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晉升為國家級高新區,湖北國家級高新區數量達12個,位居全國第四位。在東湖高新區,光電子信息產業、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現代服務業五大支柱產業收入規模全部跨越千億元,高新區已成為全省發展最快、創新最活躍的區域。同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快速增長,預計可突破6000家。
“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水平,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經濟水平的重要標志;高新技術產業,決定一個國家和地區未來發展前景;高新技術企業,有較強的生命力和競爭力。”武漢大學發展研究院教授李光說,“湖北高新技術產業突破6000億元大關,意味著科技創新正加速成為湖北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新動能勢頭迅猛。”
他說,同時也應該看到,湖北新動能當前勢強力弱,高新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不夠重”,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還不顯著。去年,湖南GDP排在湖北之后,但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8119.95億元,比湖北多出2200多億元,占GDP比重23.5%,反觀湖北,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僅16.3%。
“湖北科技創新的滲透力、支撐力亟待加強。”李光認為,科技創新必須要有新投入,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引導力度,布局一批重大公共研發平臺,立足產業前沿,強化共性關鍵前瞻性技術聯合攻關,讓更多引領型產業舞活湖北高新技術產業龍頭,構筑未來競爭新優勢。
企業案例
烽火,加快布局下一代接入網技術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吳文娟
一根光纖可供135億人同時通話;一套光纜連接裝置可在8000米的深海使用25年……
創造這些奇跡的主角,正是烽火科技。
從中國第一根實用化光纖誕生開始,我國光通信幾乎所有“第一”項首創均源于烽火。目前,烽火科技是全球唯一有能力對光纖通信領域三大戰略技術——光通信系統、光纖光纜、光電子器件,進行綜合性研究與開發的科技集團。
大國重器、獨門秘笈……都與它有關。目前,烽火已為全球超90個國家和地區、近50億人口提供通信服務,承建國家通信網絡干線380余條,所銷售的光纖光纜可繞地球6000多圈,光通信系統、光纖光纜、光電子器件系列產品綜合競爭力排名均已進入全球前五位。
“硅光芯片”研發也走在前列。2017年,烽火通信400G光模塊下線,和市場上最高端的100G光模塊從外觀上相比,只是大了一半,但傳輸速度卻翻了4倍。在光通信設備的核心部分光模塊上的突破,將引領未來的超高網速。
烽火也是國內唯一在海光纜、海底中繼器等領域全面突破的企業。海底中繼器最大應用水深可達8000米,25年使用壽命,能實現最大8個光纖對中繼器放大,120公里超長跨距。
在烽火,每年將收入的10%投入研發,構想一代、研究一代、儲備一代、開發一代、生產一代,著眼技術發展趨勢和產業變革規律,自主創新,打造企業核心技術競爭力。烽火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正加快布局下一代接入網技術,助力運營商加速5G時代的寬帶接入網絡轉型。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