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張茜、吳文娟、通訊員李斌)最新數據顯示,我省市場主體逼近500萬大關,私營企業戶數首次突破百萬大關,均創歷史新高,市場主體發展質量穩步提升。
省市場監管局1月22日發布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全省實有市場主體498.53萬戶,注冊資本(金)9.94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89%、23.60%;私營企業108.40萬戶,注冊資本(金)5.89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23%、23.29%,均創下歷史新高。
企業類市場主體是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在全部市場主體中,企業類市場主體122.71萬戶,注冊資本(金)9.35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5.79%、23.96%。企業類市場主體戶數占比為24.61%,同比提升1.04個百分點,比2014年底提升5.79個百分點。每萬人擁有企業數21戶,比2017年底增加3戶,比2014年底增加8戶。
民營經濟和外資企業,則是區域經濟活力的重要指標。截至去年12月底,全省實有民營企業108.40萬戶,注冊資本(金)5.89萬億元,比上年底分別增長17.23%、23.29%,民營企業戶數首次突破百萬大關。面對中美貿易摩擦和經濟下行的雙重壓力,我省系列舉措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外商投資企業逆勢增長,全省實有外商投資企業1.18萬戶,注冊資本(金)767.45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7.29%、25.68%。2018年新登記外商投資企業戶數和注冊資本(金)同比增長率居各類市場主體之首。
“放管服”加碼 營商環境再優化



企業開辦 只需三天
湖北日報訊(記者張茜、吳文娟、通訊員李保華)“能在3天內完成企業設立登記、公章刻制備案、申領發票和社保備案等開辦環節,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月22日,襄陽萬得福商貿有限公司負責人說,這是他辦過的最順利的事之一。
萬得福商貿公司順利完成登記注冊并非個例,這是我省商事環境持續優化的例證之一。去年,省市場監管局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省實施“36證合一”“證照分離”、全程電子化登記等商事制度改革,不斷優化全省營商環境。
去年,省市場監管局以提升企業準入便利度、打通部門信息壁壘為目標,不斷壓縮企業開辦時間,在2018年底實現了企業開辦設立登記、公章刻制、申領發票、社保登記、人民銀行開戶許可等五個環節壓縮到5個工作日辦結,其中設立登記在3個工作日內辦結、公章刻制在0.5個工作日內辦結、申領發票在1個工作日內辦結,社保登記當場辦結,人民銀行開戶許可證與設立登記同步申、并聯審批,讓市場主體充分享受改革紅利。
同時,推進產品準入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一企一證”,取消24類工業產品和所有食品生產許可證發證前檢驗,食品類生產許可審批時限由30個工作日壓減到當場發證,省級工業產品生產許可審批時限由60個工作日壓減到9個。
監管方面,重點開展企業年報公示信息、成品油經營網點、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等領域“雙隨機”監管;通過信用信息公示平臺,對相關違法違規企業聯合懲戒,形成了“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信用監管格局。
服務方面,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企業登記許可實現全程電子化、“不見面”審批。實施企業名稱自主申報制,在自貿片區試點開展企業登記24小時在線“即時辦理、全時服務”,實行當日清零。
簡易注銷 時間減半
湖北日報訊 (記者吳文娟、張茜、通訊員李保華)今年6月底前,企業開辦只需3天;注銷可以網上辦理,企業簡易注銷時間減少一半……
1月22日,全省市場監督管理工作會議上傳出好消息,今年我省將大力加強商事環境建設,壓縮企業開辦環節時限,增強市場和微觀主體活力。
省市場監管局透露,大力推廣市場主體全程電子化登記系統,建成全省開辦企業一站式服務平臺,6月底前將新開辦企業時限壓縮至3個工作日以內。還將推進企業簡易注銷改革,實行企業注銷“一網”服務,簡易注銷公示時間由45天減為20天。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方面,我省將在自貿區率先實現“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逐步實現涉企行政審批事項全部進行分類管理;壓減9類工業產品生產許可,簡化優化工業產品生產許可審批程序,對食品相關產品實行告知承諾審批,對除危險化學品外的其他工業產品實行后置現場核查。
同時,食品經營許可制度改革加快推進,探索推行“先證后查”“自主聲明”“告知承諾”等制度,將許可審批時限壓縮三分之一;深化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改革,建立醫藥創新研發提前介入機制;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融合市場監管政務服務平臺,實現“一網、一門、一次”審批。
管出活力,當好高質量發展的推動者——訪省市場監管局局長鄒賢啟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吳文娟 張茜
改革市場監管體制,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必將對我國重塑市場監管格局、重構市場監管體系帶來深遠影響。
“新部門要扛起新使命、追求新擔當、做出新作為。”省市場監管局局長鄒賢啟表示,全省市場監管部門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戰略部署,持續優化市場監管,管出公平、管出效率、管出安全、管出活力,為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整合監管職能,添便利增活力
省市場監管局整合工商、質監、食藥監、物價等多部門職責,如何準確把握新時期市場監管的新定位?
“今年是機構改革后市場監管工作開局之年,我們將加快轉變職能,跑好這場接力賽?!编u賢啟說,市場監管部門要當好“放管服”改革的先行者、市場公平競爭的維護者、安全底線的守護者、消費者權益的保護者、高效監管的實踐者、高質量發展的推動者。
他分析,從世界格局看,不確定性增強,形勢更加復雜多變。隨著我國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快速上升,一方面要繼續擴大開放,另一方面亟須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以保持經濟平穩發展,這需要市場監管部門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從產業發展形勢看,我國制造業總體上大而不強,很多領域沒有關鍵核心技術,需要大力實施質量強省戰略,持續實施創新驅動,有效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從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來看,需要加強質量安全監管,落實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營造安全放心的市場消費環境,讓老百姓吃得放心、穿得稱心、用得舒心,不斷增強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市場監管部門將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整合市場監管職能,建立科學統一高效監管的機制,著力打通準入、生產、流通、競爭、消費等各個環節,推進市場綜合監管和綜合執法,形成大市場、大監管、大質量、大維權、大服務的新格局,當好高質量發展的推動者。
提升湖北質量,讓更多“湖北造”名揚四海
“質量既是設計出來的,也是生產出來的,還是監管出來的,是綜合作用的結果?!班u賢啟說,市場監管部門將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著力提升品牌湖北影響力,引導企業以質取勝,打造更多具有強大市場競爭力的湖北精品。
深入推動質量管理升級。全省市場監管部門要將聚焦省委省政府“一芯驅動、兩帶支撐、三區協同”區域和產業戰略布局,繼續實施“萬千百”質量提升工程,推動1萬家中小企業開展質量提升行動,1000家企業導入卓越績效等先進質量管理模式,培育標桿企業100家。
全力唱好“品牌戲”。深化“品牌基礎建設”工程,推進制造業品牌升級、農產品品牌轉化、服務業品牌示范“三項行動”,健全行業龍頭、專精特新等品牌孵化庫,開展品牌培育“面對面”指導活動;推進“荊楚優品”工程,有計劃地培育國家級品牌;組織湖北品牌參與國際國內和省內的展示展銷活動,為湖北品牌走出去提供更多平臺和選擇。
堅決守好“安全線”?!鞍踩恰?’,其它工作是‘0’,沒有安全這個‘1’,再多‘0’還是‘0’。”鄒賢啟表示,全省市場監管部門要牢固樹立安全清零思維,切實加強食品、藥品、產品質量和特種設備安全監管,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力做到萬無一失,全力防范一失萬無。
營造良好環境,護航高質量發展
“推動湖北高質量發展,需要高質量的營商環境?!编u賢啟說。
更大力度簡政放權、優化服務。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將新開辦企業時限壓縮至3個工作日以內,簡易注銷時間減少一半;進一步壓減9類工業產品生產許可,簡化優化工業產品生產許可審批程序;探索推行食品經營許可審批時限壓縮三分之一。
全力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研究制定實施競爭政策行為指南,嚴肅查處行政壟斷案件,開展反不正當競爭執法行動;加強涉企領域價格和收費專項檢查,推進重點企業知識產權海外護航工程,開展執法辦案“利劍”行動。
采取支持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有效措施,制定實施市場主體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深化“小微企業成長工程”,開展融資助企服務,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收費行為。
“市場監管工作直接面向市場,涉及老百姓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人民群眾充滿期待。我們將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做滿足人民美好生活期待的追夢人、圓夢者。”鄒賢啟說。
為民企開“直通車”對新業態開放包容2019年,市場監管多點發力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吳文娟 張茜 通訊員 李保華
打造最優營商環境、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培育中部強大市場,市場監管部門如何發力?1月22日召開的全省市場監督管理工作會議傳遞出諸多利好消息。
為民企開“直通車”
每年重點扶持千戶民營企業
省市場監管局透露,出臺支持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每年重點扶持1000戶民營企業,支持“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
當前,民營企業在經營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成因來自多方面。幫助民企走出“成長的煩惱”,省市場監管局干貨滿滿——
制定實施市場主體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力爭新登記市場主體和民營企業數量“雙增長”,市場主體總量增長10%左右,企業占比達到全國平均水平;深入推進“小微企業成長工程 ”,全面推廣應用小微企業名錄系統,建立跨部門政策信息發布平臺;搭建銀企對接平臺,支持開展動產抵押、股權質押、“守重”企業增信融資和商標、專利等知識產權質押融資。
省市場監管局主要負責人介紹,不少民企反映,招投標時,業主單位明確“只要國有企業”,這種不正當競爭、歧視的現象不同程度存在,該局將重點關注,有效監管。健全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研究制定實施競爭政策行為指南,在財政資金使用、項目投資建設、中介服務準入、政府采購招標等重點領域,開展重點領域公平競爭審查制度落實情況督查,全力為企業發展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
讓百姓放心買買買
省級質量抽檢不少于1萬批次
推進嬰幼兒配方乳粉、白酒、食品添加劑等重點企業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全年開展省級生產、流通領域產品質量抽查抽檢不少于1萬批次……“抓安全要憑工作、憑底氣,不能憑運氣。”省市場監管局主要負責人說。
在食品安全監管方面,我省將實施乳制品質量管控、肉制品規范生產、小作坊綜合治理三大行動,持續推進農村、校園、農貿市場等重點區域食品安全整治,對農貿市場食用農產品農獸用藥殘留、餐飲單位餐飲具衛生狀況開展“快檢”,持續開展網絡食品安全巡查,擴大“明廚亮灶”覆蓋面。
實行全過程、全流程、全鏈條監管,落實新修訂的疫苗管理法,對疫苗生產、流通實行嚴格管理;聚焦血液制品、生物制品、注射液、植入類醫療器械等高風險產品,加強現場檢查,及時排查化解風險隱患;加大藥品大案要案查辦力度,推動制假售假違法行為“處罰到人”。
力爭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
年增長10%以上
圍繞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實施高價值知識產權培育工程,推進光電子、芯片、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重點產業知識產權質量提升,引導企業、高校院所等創新主體建立協同創新長效機制。
省市場監管局透露,力爭全省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注冊商標數量、地理標志數量每年增長10%以上,在全國位次進一步提升。
做優做強品牌,持續推進“萬千百”示范活動,推動1萬家以上中小企業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支持1000家以上規模以上企業導入卓越績效等先進質量管理模式,培育100家以上標桿企業。
讓“湖北標準”成為質量強省的重要支撐。構建與產業融合發展的“湖北標準”體系,全年主導或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10項、國家標準150項,發布地方標準90項,落實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推行企業產品和服務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
對新業態包容
輕微違法“首違不罰”
對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量身定制包容審慎監管模式和標準規范,制定輕微違法不予行政處罰事項清單,實行輕微違法“首違不罰”。
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省市場監管局將健全包容審慎監管制度,堅持教育與處罰相結合,更多運用提醒、告誡、約談等柔性執法手段,強化事前預防規范和教育引導;嚴格規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慎用查封、扣押等強制措施。
開放包容的同時,對假冒偽劣絕不手軟。組織開展為期三年的假冒偽劣重點領域治理工作,以關系人民群眾生命健康、財產安全的假冒偽劣突出問題為重點,持續開展專項整治,不斷完善防范措施,健全訂單式、點題式打假機制,查辦一批假冒偽劣大案要案,凈化生產源頭和流通網絡,有效遏制假冒偽劣高發多發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