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郭習松通訊員宋雪羅昭斌
增長7.8%,快于全國1.2個百分點。這是2018年我省交出的經濟“成績單”。
“7.8%的增幅,和2017年持平。同為7.8%,意義卻完全不同。”省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副局長蔡受清援引數據表示,該增速是在經濟增速逐年放緩,深層次矛盾交錯疊加的復雜背景下取得的,不僅抑制了持續7年單邊下滑的態勢,還透露出了諸多“亮色”。
“三駕馬車”給力
數據顯示,我省GDP自2010年以來已連續7年增速單邊下滑,從2010年14.8%逐步下降至2016年的8.1%、2017年的7.8%。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能穩住就是最大的成績。這主要得益于工農業穩,‘三駕馬車’給力。”蔡受清介紹。
統計顯示,2018年全省農業生產穩中有增,糧食總產量連續6年穩定在500億斤以上。工業方面,行業增長面仍保持較好增長,41個工業行業中有35個保持增長。
“三駕馬車”方面,去年全省積極對接重大戰略實施,推動重大項目落地,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0%,增速與上年持平,增幅保持全國第6位;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長10.9%,增幅與1-11月持平;人民幣計價進出口總額3487.2億元,增長11.2%,比前三季度加快3.4個百分點。
現代服務業升級勢頭強勁
對比上年度,我省一二三產業結構繼續演進:一、二產業分別下降1個和0.1個百分點,三產業相應增加1.1個百分點。
“現代服務業升級勢頭強勁。”蔡受清介紹,去年前11個月,規上其他營利性服務業實現營收突破千億大關,達1010.6億元,增長24.9%,高于全國平均水平9.1個百分點,增幅全國第一。
商務服務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扮演重要角色,營收分別為454.72億元、350.96億元,分別增長44.0%、15.0%,成為我省規上其他營利性服務業的主要增長點。
對二產業的占比微降0.1個百分點,蔡受清稱“應更多地理解為減速增效”。2018年,全省工業經濟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推進工業經濟穩增長、快轉型高質量發展,狠抓十大重點產業發展,轉型升級步伐明顯加快。
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例,2018年全省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快于規上工業6.1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市場主體快速成長,規上高新產業市場主體達到5206家,增長13.7%;新增高新技術產業市場主體對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增長的貢獻率達28.5%。
工業投資增速加快,其中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24.2%,高于投資平均增速13.2個百分點。
百姓獲得感增強
發展,最終須體現在企業的收益和群眾的獲得感上。
面對不斷下行的經濟壓力,我省規上企業用業績作答。2018年1-11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4.22元,同比下降0.53元。與此同時,實現利潤總額2481.31億元,增長12.0%,比前三季度提高1.1個百分點。
地方財力增強。2018年,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307.03億元,增長8.5%,其中稅收收入2463.46億元,增長9.6%,占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提高到74.5%,高于上年5.3個百分點,財稅質量進一步提升。
百姓荷包更暖和了。2018年,城鄉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或越過8%,持續跑贏GDP增幅。
發展更“綠”了。2018年全省規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降低率達到3.22%。
經濟環境進一步優化
作為經濟運行環境的重要部分,蔡受清表示,面對紛繁復雜的外部環境,我省要素保障總體穩定——
金融穩。截至2018年12月末,全省金融機構各項存貸款余額分別為55371.19億元、44340.54億元,比年初分別增加3662.97億元、6176.75億元。
物價穩。2018年,全省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9%。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4.2%。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4.8%。
工業用電增。2018年,全省工業用電累計增長7.3%,增速比1-11月提高0.9個百分點。
“成績來之不易,但也應清醒看到我省當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還比較突出。”在蔡受清看來,2019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也是湖北經濟轉型升級、爬坡過坎的攻堅之年,著力辦好自己的事,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