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南玻光電園區整潔靚麗。(圖片由南玻光電提供)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江萌
傳統印象中,生產玻璃的企業通常漫天煙塵,然而在咸寧高新區,卻有一家電子玻璃制造企業潔凈清新,成為當地環保標桿企業。
1月22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進咸寧南玻光電玻璃有限公司,200多畝的廠區綠樹成行、草坪如毯。從廠房伸出的一根40余米高煙囪連灰煙都不冒,車間內干凈整潔,一排排機器人正從生產線上抓起玻璃,平穩地放置在地上。距車間僅二十來米的辦公樓內,窗明幾凈。
燃料成本每年多掏300萬元
該公司副總張友斌介紹,公司是國內一流的電子玻璃制造和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生產超薄電子玻璃,研發出的玻璃最薄僅0.2毫米,相當于2張A4復印紙的厚度,低于市場上普遍的0.5毫米厚電子玻璃,廣泛運用于手機、IPAD、電腦等顯示終端。
張友斌說:“玻璃成本中,很大部分來自于原材料和燃料。為節省成本,有些企業在窯爐中采用重油為燃料燒制玻璃,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南玻則選擇天然氣作燃料,每生產一噸玻璃,使用天然氣的成本比重油貴200元。以南玻光電去年1.5萬噸玻璃產量計算,一年需多掏300萬元成本,但為了保護碧水藍天,這筆錢花得值!”
該公司投入800萬元在工廠內建起光伏發電系統。走進廠區,車間樓頂、停車棚頂都裝著太陽能板。日照強烈時,該公司日發電可達8000千瓦時,可滿足辦公用電,還能并網售電。
“煙囪不冒煙還誤以為沒生產”
除了采用清潔能源,南玻光電還建起煙氣、粉塵、廢水處理設施和危廢暫存間等全套環保工程。走進脫硝塔車間,聽不到電機轟鳴聲,車間外的煙囪,看不到一縷冒煙的景象。張友斌笑著說:“以前曾有參觀者說,煙囪怎么不冒煙,是不是沒生產?實際上,在脫硝、除塵管道里,絕大多數粉塵、氣體都被消化了,不冒煙才是常態。”
脫硝塔車間的監測室內,電腦屏幕顯示實時的大氣在線監測數據:1月22日中午12時,脫硝塔的進口煙氣中氮氧化物含量為每立方米2502mg,粉塵濃度為63mg,二氧化硫接近為0;出口煙氣中氮氧化物含量已降為157mg,粉塵濃度降為10mg。
咸寧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電子玻璃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國家標準,每立方米中氮氧化物最高限值為700mg,二氧化硫限值400mg,顆粒物(即粉塵)限值50mg。南玻光電采用天然氣作燃料,燃燒后一般不會產生二氧化硫。經在線檢測,該公司其余大氣污染物排放指標也大大低于國際限值。
根據環保在線監測數據,該公司去年運行以來,氮氧化物、粉塵、二氧化硫年排放總量分別比環保部門批復的排放總量指標少72%、88%和99%。企業產品逐步打入國內高端市場,今年該公司電子玻璃產量及銷售額均有望增長一倍以上。
通過持續環保治理,工業發展與生態保護并重,“咸寧藍”成為城市發展的標配。本月初,生態環境部公布數據,去年全國169個重點監測城市中,咸寧空氣質量位居第19位,是我省被監測城市中唯一進入全國空氣質量前20名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