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訊(通訊員潘菁華 葉翩 記者陳紅)昨日,記者從國家稅務總局武漢市稅務局2019年稅務工作會議上獲悉,該局2018年高質量完成了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工作,全年減免退稅791.6億元,占全市入庫稅收近30%,創下歷史新高。

2018年,面對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大考,武漢市稅務系統圍繞“事合、人合、力合、心合”目標,緊扣“四個確保”,打好“三場主攻戰”,圓滿完成了機構掛牌、合并、人員三定及社保費和非稅收入劃轉等工作。“兩個機構合二為一,機構設置更科學、人力資源更優化,服務納稅人的能力和水平取得了明顯的提升。”該局局長孟軍介紹。
特別是在優化稅收營商環境等工作中,武漢稅務推出了系列舉措。如制定疏解納稅人辦稅堵點問題行動計劃,修訂發布辦稅事項“最多跑一次”和“一次不用跑”清單,比總局、省局分別增加55項和16項。推出新辦納稅人“套餐式”服務,將企業開辦時間從兩天半壓縮至半天。推進清稅注銷免辦、即辦、簡辦,實現“一個窗口受理、一個窗口出件、一次進戶巡查、一份注銷報告”。聯合財政部門進一步規范企業市內跨區遷移工作,化解了“遷移難”問題。
打造“一廳通辦、一鍵咨詢、一網辦理”的新格局,率先推進電子稅務局試運行。研發智能管理服務指揮系統,實現了實時監測、“叫號+辦稅”15分鐘超時預警。推行無紙化管理和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打造全流程電子退庫,退稅最快當天到賬。聯合不動產登記局、房管局實行不動產登記、交易、稅收“一網受理、一窗辦結”,整體提速30%以上。深化稅銀互動,全年聯合16家金融機構為3538戶企業提供貸款45.2億元,創新推出“信用云稅貸”服務。
全年減免退稅791.6億元,其中出口退稅105.5億元;增值稅稅率調整減稅32.7億元;留抵退稅金額16.35億元;減免企業所得稅262.29億元;個稅改革僅4個月時間就減稅13.37億元;為符合條件的企業減免環境保護稅4226.84萬元,從不同層面發揮了稅收調節經濟、服務民生的作用。
會上,該局還評選出10名“改革尖兵”和19名提名獎。其中,該局貨物和勞務稅處副處長張學東入圍總局“中國好稅官”推薦人選。
“改革取得顯著的成效,主要得益于始終將黨建引領貫穿工作始終”孟軍說:“通過打造‘崗位就是責任黨員就是旗幟’黨建文化品牌,搭建與百步亭社區深度合作的共建平臺,用黨建引領干部克難奮進、建功立業。”
據了解,2019年,武漢稅務工作重心將是落實普惠性減稅政策,特別是小微企業優惠政策等,使全市96%的企業享受到“減稅紅利”。
同時,該局還將進一步推進簡政放權,清理整合涉稅事項,優化辦稅流程,精簡報送資料,全面清理審批事項,持續推進“漢十條”和“四辦”改革。在企業稅務注銷管理中,實施“承諾制”容缺辦理,對符合即時辦理條件的納稅人,即時出具清稅文書。
進一步推進“便民辦稅春風行動”,建立納稅人需求快速響應系統,及時化解納稅人關切問題。優化新辦納稅人“套餐式”服務,探索實行申請人一次提交、同步辦理、限時辦結、數據共享“一站式服務”模式。
對標全國先進,推進辦稅服務廳標準化建設,推進“安靜工程”,整合優化自助辦稅平臺,推進銀行代扣、自然人代開發票、郵局代征點代開代繳等社會化辦稅服務。整合現有“網上申報郵政專遞”資源,建設“稅郵云倉”,實現“一網受理,全城送達”。努力實現車購稅綜合信息導入,努力壓縮涉稅業務辦理時間。進一步加強12366熱線服務建設,探索試行智能接聽新模式,持續提升稅收咨詢服務水平。
在出口退稅方面,將平穩運行電子退庫全聯網,積極服務外貿新業態發展,打造跨境電商出口免稅管理平臺,為促進地方出口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