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融媒體3月28日訊遠程通訊、智能網聯、無人駕駛……一個個巴掌大的方盒子里內藏控制系統黑科技,配上它,能讓車自動駕駛、自主泊車。預計明年,用于無人駕駛的控制終端就能在漢大規模量產。長江日報記者28日了解到,在自動駕駛終端產業化技術方面,武漢的光庭科技有限公司已經走在了國內前列。

研發團隊5年擴張100倍
近日,“武漢造”車聯網遠程通訊控制終端在光谷正式投產,產品銷往國內各地及東南亞。
2013年,光庭公司率先在國內自主研發智能駕駛技術。短短5年,公司就從十幾人的“小作坊”,迅速變身為擁有1200多人研發團隊的武漢智能駕駛領軍企業。它也是目前國內少有的擁有產業化配套技術,以及自動駕駛控制終端量產解決方案的企業之一。
“自動駕駛的相關核心技術被國外壟斷,國內產品化剛剛起步。我們一直在做的就是,研制本土智能駕駛產品,打破國外壟斷。”武漢光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蘇曉聰接受采訪時說。
目前,該公司正為美國偉世通、德國博世等世界500強和汽車電子世界百強企業做產品配套,今年車聯網產品銷售預計最高達8萬套。預計明年,光庭自主研發的自動駕駛控制終端將大規模量產,可實現L2至L3級別自動駕駛。
黑科技就裝在巴掌大的盒子里
遠程通訊、智能網聯、無人駕駛……這些聽上去高精尖的技術,到了光庭這里,都被裝在了一個個巴掌大的方盒子里。給汽車裝上一個車聯網控制系統,在手機上點幾下,就可以遠程啟動汽車、打開空調;如果給汽車裝上自動駕駛控制系統,就能讓車自動駕駛,自主泊車。

搭載光庭自動駕駛控制終端的智能網聯汽車
短短幾年,這些技術就從實驗室走進了工廠。
智能汽車產業鏈長,細分領域多,某一個環節的短板,都會影響整個產業鏈。而現實是,這樣的短板不少。比如車輛底盤控制技術被國外壟斷,國產化進程慢;地圖、雷達的關鍵部件尚未量產,導致智能汽車整車無法量產。
“我們能有現在這樣的發展勢頭,得益于武漢良好的汽車制造基礎和科技人才優勢?!碧K曉聰說,公司的元老、骨干很多來自武大測繪、通信專業。武大、華科、武漢理工等科研院校,在智能駕駛技術相關領域,研究水平全國居前。 武漢還擁有成熟的產業鏈配套,智能汽車被作為重點新興產業打造。可以說,武漢是培育發展智能汽車的一片沃土,潛力巨大。
武漢企業“抱團”研發和產業化
去年,光庭公司牽頭聯合極目、夢芯、藍恩等一批武漢智能駕駛技術領軍企業,成立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共同進行智能汽車研發和產業化。
在武漢開發區,以東風公司為代表的武漢車企,也在積極推進研發“下一代汽車”。

搭載光庭自動駕駛控制終端的智能網聯汽車
神龍公司、東風風神已獲得自動駕駛公開道路測試牌照。東風商用車研發的東風天龍L4級智能卡車,去年已亮相。搭載東風公司研發的遠程駕駛系統的無人駕駛公交車,已在武漢開發區一個封閉園區內開展示范運營。
作為全國7個智慧交通示范基地之一,武漢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基地也在爭分奪秒加緊建設。當前,基地一期項目——封閉測試場已基本完成地基處理,預計6月完成道路建設,7月起進行建筑物及安全設施建設,9月完工并開展無人駕駛示范運行。
目前,武漢開發區已與大唐電信、星行科技等30余家優質企業簽訂合作協議,今年還計劃引進不少于30家的新能源和智能汽車企業落戶。圍繞自動駕駛、人工智能產業,開發區已搭建招商項目庫,對接意向企業100多家,其中包括百度等自動駕駛和人工智能研發企業,馭勢科技等自動駕駛軟件及解決方案企業,德國德凱、襄陽達安等智能汽車測試企業。(記者黃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