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際合作中心與總部基地全球控股集團聯合主辦的“新時代、新經濟、新總部暨首屆縣域總部基地創新定制合作發展大會”上,來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多位知名經濟學家就中國縣域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進行了深入探討,為縣域總部基地健康發展建言獻策。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軍擴表示,縣域經濟和城鄉發展,既是現階段我國發展的一個短板,也是進一步發展最大的潛力所在。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既是增強發展協調性,推進國家現代化基礎的需要,更是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追求的需要。
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秘書長、著名經濟學家范恒山表示,從總體來看,縣域經濟發展差距很大,整體上薄弱,基礎不實。然而,“縣官不大,但是責任重大”“縣域不廣,但是發展空間很廣”。今后,發展縣域經濟,要做好“特”、“融”、“改”、“聯”、“借”這五篇文章。如此,縣域才能運用現代科技理念,以嫁接合作激勵等方式,形成新經濟、新動能,實現彎道超車,經濟振興。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后凱研究員闡述了“科技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品牌創新、模式創新”五位一體的縣域經濟綜合發展的概念。他強調,發展縣域經濟一定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實行差異化的轉型機制。融入總部經濟,調整產業結構后的縣域經濟,未來也將進入一個全面轉型升級的新階段。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主任黃勇表示,當下縣域經濟所承載的內容和意義更加多元和深刻。縣域經濟已成為我國最大的內需潛力和發展動能所在。總部經濟是發展區域經濟的一種新的經濟形態,不同階段,既能發揮高端生產要素的極化效應,也可以為區域經濟發展帶來諸多的涓滴效應。
黃勇指出,縣域經濟如果能夠始終堅持以開放合作為路徑、以產業發展為支撐、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區域聯動為追求,充分利用總部經濟的發展機遇,結合本地實際定制規模化、集約化、網絡化、智慧化、國際化的縣域總部基地模式,與總部經濟錯位發展、融合發展,直至協同發展,必將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更多動力,擴展更多空間。
總部基地全球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許為平稱,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縣域經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總部經濟不僅可以抓住產業轉移的重大機遇,打造縣域經濟的名片,還可以提升縣域經濟的核心競爭力。縣域總部基地可能是當前破解縣域經濟發展問題和大城市病等一舉兩得的重要良方。總部鏈產業,縣域鏈全球。大家應共商良策,貫徹國家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戰略,開放合作,創新定制,讓縣域總部基地推動中國縣域經濟全面轉型升級,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并真正融入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浪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