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17日電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17日在回應3月份經濟數據普遍表現較好的主要原因時表示,3月規上工業增加值回升,投資小幅回升,消費略有加快,出口當月回升超過20%,這些指標改善的主要原因是政策效應在累積顯現,企業預期、市場預期和信心在增強,春節錯位的因素對3月當月指標有一定程度的上拉。

福建自貿區廈門片區東渡碼頭內一派繁忙。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
4月17日,國新辦就2019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舉行發布會。會上有記者問,3月份的數據普遍表現較好,主要原因是什么?今年一季度的表現與去年四季度持平,運行好于市場預期,對接下來的經濟運行是如何前瞻的?
毛盛勇說:“3月數據可以說是比較亮麗。有幾個指標回升比較明顯,3月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5%,比1-2月回升3.2個百分點,投資小幅回升,消費也略有加快,進出口中,特別是3月出口當月回升超過20%,有些指標回升的幅度還比較大,明顯好于預期。”
毛盛勇指出,這些指標改善綜合起來有幾個主要原因:
第一,政策效應在累積顯現。去年四季度連續推出一系列“六穩”政策,政策效果不斷顯現。今年年初,一系列擴大有效投資、擴大居民消費的政策在不斷推出,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減稅降費的政策不斷落地,配套細則很快會出來,包括中美經貿磋商也釋放出不少積極信號,取得了積極進展。這些因素綜合起來,是政策效應的累積,給企業增加了信心。
第二,在政策效應帶動下,企業預期、市場預期和信心在增強,從一些先行指標可以看出來,確實市場信心、企業預期在明顯改善。
第三,春節因素的影響。有一些指標受春節錯位因素的影響,1-2月可能有一些下拉,從3月來講,春節錯位的因素對3月當月指標又有一定程度的上拉。如果要把春節因素比較好地剔除掉,最好是把一季度綜合來看,與去年同期進行比較。一季度,這些指標和去年同期比,多數指標略有回落,但和去年四季度相比是基本持平或略有加快。
毛盛勇提到,這個數據粗粗一看是意料之外,但是仔細分析又在情理之中。關于共性因素,一是政策因素,企業生產積極性在增加。二是企業預期在改善。三是增值稅率下調。從4月1日起,制造業增值稅率從16%降到13%,很多企業為了擴大稅收抵扣量,主動增加備貨,客觀上要求上游企業增加生產。
四是春節錯位因素的影響,1-2月規上工業增速是5.3%,有一部分原因是春節因素造成的,如果1-2月剔除春節因素的影響,1-2月工業增速是6.1%,3月工業增長8.5%里也有一部分春節因素上拉的影響。一季度工業增長6.5%,速度還是不錯的。
在談及經濟增速沒有可持續性這一問題時,毛盛勇舉例工業增長,有些是短期因素,有些是中長期因素,但是綜合起來看,比如支撐工業平穩運行的基礎或者有利條件是比較多的。
毛盛勇介紹道,第一個有利因素是,從4月1日開始,增值稅率下調的政策已經開始實施,配套細則也會很快出來。5月1日以后,社保費率企業上繳比率下調也要落地,一系列政策真刀真槍落實落地,減輕企業負擔,有利于企業擴大投資、增加生產。
第二個有利因素,從目前來看,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用在增強,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從當前來看,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貨幣的傳導機制在不斷疏通。從這個角度來講,實體經濟發展的金融環境略有改善。
第三個有利因素是出口。3月出口增長21.3%,比1-2月大幅提升21.2個百分點,也受到剛剛講到的因素的影響。一季度出口增長不錯,從下一階段來看,出口仍然有望保持一定增長。從我們掌握的情況看,包括調研情況和4月上旬數據來看,出口還是能夠保持一定的增長。從歷史數據來看,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和出口增速有高度相關性,也是工業平穩增長的一種有力支撐力量。
毛盛勇最后提到,不少有利因素支撐工業下一步平穩增長。同時,外部不確定性比較多,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速度有所放緩,這也是一些不利因素。綜合起來看,規模以上工業的增長很難像3月那樣亮麗,但是保持平穩健康發展還是有條件、有支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