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買新車捆綁“全險”是普遍現象。
在西安奔馳事件發生以來,業內持續對汽車銷售市場收費亂象關注。上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正式約談奔馳,直指收取“金融服務費”違反法律規定,還指出捆綁銷售、強制消費、價外加價等六大問題。在此次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正式發聲后,汽車銷售過程中的亂收費是否還存在呢?車天下君為大家再度走訪車市摸底。
文、圖/廣州日報
全媒體記者 鄧莉
【現狀】
金融服務費換個名目繼續收
此前,全媒體記者曾在五一期間探訪本地車市,當時已報道各汽車品牌4S店的“金融服務費”仍在收取,但大多“降價”了,收取金額在2000元~8000元不等,也再見不到高達上萬元的高額服務費。此后,又有國家監管部門發聲,直指汽車銷售市場收費亂象痛點,汽車經銷商是否有所收斂呢?近日,全媒體記者分別采訪了四位本周內買車的消費者發現:以上問題或多或少依然存在,部分汽車4S店甚至只將“金融服務費”換了個名目。
記者近日來到了福特、大眾、標致和寶馬、奔馳、奧迪等4S店進行調查,對銷售人員表示要分期購買一輛車,結果發現部分4S店將“金融服務費”換了個名字依然在收取。不過,幾乎所有品牌的銷售人員都會對該費用進行規范地核算明示。一家寶馬4S店的銷售人員對記者坦言,他們店一直都有收取金融服務費,至于收取高低將依據車款車價不同而有所區別,但都會明示給消費者。記者留意到,在豪華車品牌中,此前高達1.5萬~2萬元的“金融服務費”如今大幅滑落至5000~8000元。至于一般汽車品牌,記者在一家大眾汽車4S店咨詢時發現,銷售人員談及金融服務費時雖然很謹慎,但仍告訴記者這筆費用是“協助辦理貸款”的收費,大約要收取1000~2000元不等;在一家雪佛蘭4S店,這筆費用又變成了“代辦服務費”。大多銷售人員告訴記者,4S店協助客戶辦理貸款,肯定是需要有服務費的,但如今相關費用肯定會明示給消費者。
當然,也有直接說“免費”的,如處于風口浪尖的奔馳4S店,如今已明確表示不再收取金融服務費;廣汽豐田的銷售人員也明確表示“不收”。不過記者留意到,具體到這些品牌的車型報價,大多優惠也較少,部分車型優惠幅度相比一個月前甚至有所回縮。
[提示]
此次記者調查發現,所謂金融服務費如今大多改了稱呼,且大部分4S店明確會給消費者提供發票。所以,對于真的需要貸款買車的消費者來說,對于這筆服務費用記得要求對方把它納入發票、合同和清單內,做到明明白白消費。
要“全款”買車?車商推薦貸款
說到“金融服務費”的源頭,皆因消費者需要貸款買車而起,那么不貸款買車行不行呢?可以,但消費者大多難忍住“誘惑”。一位5月12日剛購買了輛路虎的車主小李向記者感嘆:他以為在西安奔馳事件后,車商收費項目會有所減少,但當他對比幾家4S店的銷售報價后,才知道自己“很天真”:“4S店會給你算賬,全款優惠沒那么多,貸款讓利最大。一算總賬,做貸款的確劃算,省了六七千元。但是無論是哪種方式買車,各種‘手續費’都不少收,如貸款手續費7000元,上牌手續費5000元等。”小李感嘆“羊毛出在羊身上”,有的店雖不收手續費,但在車價上就會貴一些。車商甚至坦言說,每個店都有各自的“算法”,車主其實只需要看“總價”劃不劃算。
全媒體記者就此探訪本地多家4S店留意到,全款車價比貸款車價貴幾乎成為行業銷售“套路”。一款25萬元級的德系轎車,全款購買,銷售只優惠2萬元,若選擇貸款,車價優惠2.8萬元外,還有置換補貼、廠家2年免息等“優惠”。十年前就開展汽車金融服務的一家通用品牌經銷商告訴記者:在廠家補貼優惠等促銷之下,如今該店按揭購車的消費者近年驟增至六成以上。從購車手段來說,按揭其實是一件好事,然而由此引發的“服務費”項目,卻暴露了4S店賣車的諸多潛規則。說白了,這種通過促銷誘導消費者做按揭的背后原因很簡單:車商做按揭賣車獲得的利潤會更高。面對這種情況,消費者應好好算清楚兩種購買方式的價差,再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直接買“裸車”?還要捆綁銷售!
在此次調查中,記者也發現,汽車4S店捆綁消費、“搭售”精品銷售的現象依然存在。近期下訂買了一輛SUV的許先生就告訴記者:“如今只想買‘裸車’真不容易!”
許先生已經不是第一次買車了,這一次換購新車,目標是在幾款40萬元級的豪華SUV中選擇,但咨詢了一些4S店后他有點疑惑:車商幾乎都不“允許”他直接買“裸車”,一定要在店內上牌或買保險。無論怎么說,都要捆綁一些消費項目。其中一家甚至對他直言:“如果想提‘裸車’,就沒有任何車價優惠。”許先生很無奈,自己去辦理新車上牌費用成本在300元以內,但車商要收2500~4000元上牌費。此外,許先生認為自己技術“過硬”,因此只想買簡單的交強險、車損險和第三者險,然而買新車卻要捆綁“全險”,動輒就是上萬元。許先生感嘆,買車想省下這一筆錢還真難。
全媒體記者留意到,當前上牌費、新車保險一直是4S店的利潤來源之一。在記者近期暗訪的多家福特、大眾、標致、豐田、寶馬、奧迪、英菲尼迪等汽車4S店中,極少有允許消費者直接買“裸車”的。而且,僅就車險來說,4S店的報價還沒有“侃價”空間。相反,如果消費者自己找保險公司購買,還有油卡、機油等“贈品”。
[建議]
車主購新車時,遇到4S店強制要求在店內買保險的話,可以在拿到裸車價之后,再自己找個賣保險的朋友對比報價,再拿著這個價格與4S店談,盡量做到不要被4S店坑太多。至于上牌服務費,如果不想自己去讓4S店代辦,看是否能壓一壓價吧。
[聲音鏈接]
市場監管總局:不得巧立名目 強制收費和搭售
在5月10日市場監管總局約談奔馳的會議上,相關司局負責人指出:“西安奔馳漏油事件”暴露出汽車行業一些長期、普遍存在的問題。特別是4S店收取“金融服務費”、曲解汽車“三包”規定、捆綁銷售、強制消費、價外加價、售后服務質量差等六大問題,成為廣大消費者反映強烈的痛點。
市場監管總局相關代表在會上不僅明確表示,以“金融服務費”“貸款服務費”等名目向消費者收取費用,違反了法律規定;而且強調任何汽車銷售企業收取任何名義的費用,都必須嚴格遵守《價格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規定,確保事先明碼標價、消費者自主選擇、提供質價相符的真實商品或服務,不得違規收取費用;不得巧立名目,誤導消費者;禁止強制或者變相強制搭售、虛假宣傳、誘導式交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