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這里是聲夜食堂,傾聽、訴說,在我們這里!”伴隨著舒緩的音樂和富有磁性的嗓音,張濤和他的團隊將一個個動聽的故事通過微信公眾號傳入居民耳中,讓人從浮躁的生活中平靜下來。

張濤正在審讀播音稿。本人供圖
“大家好,這里是聲夜食堂,傾聽、訴說,在我們這里!”伴隨著舒緩的音樂和富有磁性的嗓音,家住湖北省宜昌市萬壽橋街道的張濤和他的團隊將一個個動聽的故事通過微信公眾號傳入居民耳中,讓人從浮躁的生活中平靜下來。
2018年6月,張濤和自己的團隊打造了創影文化微信公眾平臺,推出了“聲夜食堂”欄目。擁有十多年自媒體運營經歷的張濤希望通過一個公益的聲音平臺,為如今生活浮躁、困惑中的年輕人打造一個分享、交流的平臺,如今“聲夜食堂”已經成了許多80后、90后、00后每周二晚上9點30分必聽的節目。
生活不易
帶著疲憊返鄉
2005年,當時只有23歲的張濤只身一人到深圳闖蕩,加入了一家公司從事新媒體工作。那時的他意氣風發,有膽有謀,做出了許多創新,讓他的工作蒸蒸日上。
然而,夢想卻也不能夠打破現實的殘酷。當時,深圳兩萬多一平米的房價讓他渴望落戶的夢想卻步。2010年張濤回到了宜昌創業。做了十年的新媒體工作,他希望將這份熱愛的工作繼續進行下去。
經過幾年的摸爬滾打,2016年,他成立了自己的影視公司。一開始創業之路并不順利,他從傳統的宣傳片開始入手,當時,宜昌已經有許多的成熟團隊,他知道,只有創新,做出有新意的作品才能夠在這個行業占有一席之地。他沒日沒夜地讀書學習,擬寫創意方案,一年多時間,從最初建立團隊只有三人到現在已經有了十多人。
以聲動人
講述身邊感人凡人故事
張濤的團隊大多都是年輕人,是一群充滿活力的80后和90后。他發現這些年輕人中許多都和他有著共同的困惑。年齡到了,需要買房、買車、談婚論嫁、學業失利,各種各樣的浮躁情緒應運而生。
作為一個從事過新媒體行業的人,張濤希望能夠創立一個平臺,讓這些困惑中的年輕人有一個思想宣泄的出口,希望他們能夠像自己一樣,前路再艱難也要把自己熱愛的事情堅持下去。
前些年,張濤看過一檔日本的美食節目,名叫《深夜食堂》,一家居酒屋,一個熱心的老板,用美好的食物治愈每位食客的傷口。經過一個多月的籌備,2018年9月6日,第一期“聲夜食堂”帶著一個20歲初入社會的年輕人的真實故事傳入聽眾們的耳中。故事講述了一個應屆畢業生在畢業后面臨的各種艱難抉擇,最終收獲了自己的幸福。
故事播放后的第二天,張濤收獲了許多的聽友私信。有人講述著自己的相同經歷,有人則向張濤請教面臨困難時應該如何抉擇。張濤很高興,他知道努力沒有白費。
經過不斷地調整,張濤為節目固定安排了兩名小編,節目中加入了更多聽眾互動的環節,不少聽眾發來了自己喜歡的故事或者自己的親身經歷與更多的人分享。經過半年多的積累,《聲夜食堂》收獲了近千名忠實聽眾。
傳遞正能量
讓青年人開啟自信人生
“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2018年11月6日,聽友“靈兒”詩朗誦作品《致橡樹》通過《聲夜食堂》平臺傳遞出去。雖然朗誦得并不專業,卻能夠讓人感受到她獨特的心聲。
從那之后,陸陸續續,張濤收到了許多聽友自己創作的作品,也將一些好的作品與聽友分享。“我就是想打造一個這樣的平臺,每個參與者都能夠將自己正能量的一面展示出來。通過一個個感人的故事,讓這座城市里浮躁的青年人能夠在深夜里感受到內心的寧靜。”張濤說。
“《聲夜食堂》創立已經有半年多的時間,陸續播放了二十多期,收獲了不少聽眾。在以后的欄目中,我更希望也加入更多體現家國情懷、友情、愛情、親情的內容,接下來的五年甚至十年,我還要將它好好辦下去。我知道,在我們的努力之下,會潛移默化地為青年人加油打氣,傳遞正能量,希望80后、90后、00后們能夠鼓起勇氣,勇敢面對充滿挑戰的人生。”張濤說。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