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年輕時的張富清 新華社發

圖為人民日報4月9日報道

圖為談起犧牲的戰友,張富清泣不成聲 新華社發

圖為本報2月15日對張富清的首發報道


圖為央視新聞聯播4月8日晚報道(視頻截圖)
楚天都市報記者劉俊華通訊員秦敘常
一位95歲的離休老干部,竟然是屢立戰功的突擊隊員;退役64年,他扎根來鳳深山絕口不提當年勇(本報2月15日A08版報道)。
本報與湖北日報同步首發的“深藏功名六十四載”老軍人張富清,經過媒體持續傳播發酵,成為國人眼中當之無愧的時代英雄。近日,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光明日報、解放軍報等中央媒體,紛紛跟進聚焦報道老人的感人事跡。
央媒罕見同步聚焦一名老軍人
4月8日,新華社“新華全媒頭條”分別播發文字通訊《英雄無言——95歲老黨員張富清的本色人生》、短視頻報道《深藏功名60余年,聆聽一位英雄的故事》,報道再現了張富清九死一生立下赫赫戰功,卻深藏功名60余年默默奉獻的共產黨員本色人生。兩篇報道播發后,在客戶端的瀏覽量迅速超過100萬。
當晚,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也以《95歲戰斗英雄深藏功名60載》為題,報道了張富清的事跡,報道時長2分47秒,還配發了《最是本色感人心》的短評。
昨日,人民日報以《95歲老英雄張富清克己奉公永葆黨員本色——深藏戰功63年》為題,報道了張富清的共產黨員風采;光明日報在頭版以《戰斗英雄張富清:心之所向九死不悔》為題報道;解放軍報轉載了新華社的通訊《英雄無言——95歲老黨員張富清的本色人生》。
楚天都市報記者留意到,這些央媒對張富清老人的精神提煉大多采用了“深藏功名”這一關鍵詞,這也是本報報道《戰斗英雄深藏功名六十四載》率先提出的。據了解,中央媒體如此集中同步地聚焦一名典型人物,這樣的報道規模并不常見。
英雄暮年閃光燈下仍堅持淡泊
95歲的張富清,依然心系黨的工作。他對我黨當下的工作重點如數家珍:集全黨力量打贏扶貧攻堅戰;加強長江中下游經濟帶的發展;反腐倡廉凈化政治環境……在老人簡陋的書桌上,一本《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黃色的封面已經翻得泛白。
盡管張富清對時事特別關心,但當中央電視臺要采訪他個人的事跡時,他表示拒絕。直到縣委宣傳部的領導勸說:“您的事跡和精神是我們全黨的財富,應該分享出來讓更多人受益,這也是在新時代立戰功。”他才勉強同意接受采訪。
在采訪中,許多媒體還希望通過張富清的子女來還原老人的事跡和精神,但都被堅決拒絕了。張富清曾告誡小兒子張健全:“絕不允許借此追名逐利。”
3月初,張富清老人的事跡傳開后,原三五九旅部隊派出一名中校和一名士官,專程到來鳳向他表示慰問和致敬,向他介紹了部隊如今的情況,并邀請他擇日回部隊看看。逐字逐句地聽完慰問信,張富清老淚縱橫,堅持撐著斷腿站起來,對著戰友肩上的軍徽敬了64年來的第一個軍禮。
是夜,平素內斂沉默的張健全抑制不住內心激動。他眼含熱淚,深情地記錄——
部隊來人了
老兵心中掀起波瀾
面對軍裝上的軍徽
老兵用一條獨腿堅強站立
緩緩舉起右手
莊嚴地行上軍禮
……
老共產黨員無私的名利得失觀
張富清和老伴至今還住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建成的一套兩居室里,他一直羞于向組織提要求。來鳳縣的領導和退役軍人事務局的相關領導在上門探望時,詢問他有什么要求,他動情地說:“當年和我并肩戰斗的那些戰友,好多都犧牲了,還有一些整連整排犧牲的戰友,他們根本沒有機會提任何要求。比起他們,我今天的吃的、住的已經好很多倍了,我有什么資格給黨找麻煩提要求呢?”
張富清截肢后,他的假肢硅膠套已經用了7年,而且因腿部肌肉萎縮早就不合用了,但他一直縫縫補補,舍不得換新的。這位看淡物質享受的老人,卻擁有最令他欣慰和自豪的財富:“我一家四代人,如今有6名黨員,后輩們都兢兢業業地為國家工作著、為社會奉獻著。這讓我感到事業后繼有人,也是我這一生最大的財富。”
最近,國家博物館聯系到張富清的家屬,希望征集張老獲得的軍功章和立功證書。征集人員說,它們完整而系統地反映了西北解放過程的艱苦卓絕,加上彭德懷直接簽給個人的報功書,目前來看都是極其珍貴的絕版文物。家人問張富清是否舍得,他笑著說:“當年國家需要戰士,我可以捐軀。現在國家需要文物,我怎么會舍不得幾個牌牌和幾張紙呢?”
■人民日報短評
71年黨齡,見證“絕對忠誠”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一位黨齡71年的老戰士、老黨員,向我們詮釋了什么是對黨“絕對忠誠”。
在張富清老人眼里,在戰場上,共產黨員應做到“黨指到哪兒,就打到哪兒”,敢于沖鋒在前、敢于犧牲生命,那才是對黨“絕對忠誠”;在祖國建設時期,共產黨員應做到“黨讓我去哪就去哪,哪里最艱苦就去哪兒”,不講條件、不計得失,那才是對黨“絕對忠誠”。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更難能可貴的是,他認為,做這些,只是共產黨員的本分,根本不值得夸耀和“顯擺”。軍功章,他壓進了箱底,就連對至親好友都不曾提及;干工作,遇到困難和委屈,想想犧牲的老戰友,他什么都釋然了。
新中國走過了70年的風風雨雨,張富清老人的崗位、身份也一再改變;唯一不變的,是他對黨的“絕對忠誠”。從老人身上,我們看到了什么是“不改初心”,什么是“淡泊名利”,什么是“克己奉公”,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共產黨員的本色。
70年前,理想信念之火熊熊燃燒的共產黨人,克服了千難萬險,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締造了新中國;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需要共產黨人以同樣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同樣不畏任何艱險的豪情,去奪取新的偉大勝利!
■新聞聯播短評
最是本色感人心
革命年代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戰功,建設時期本有機會選擇安逸,卻主動到最艱苦地方建功立業。到了晚年仍不計較個人得失,不向組織提要求,張富清老人活得樸實而純粹。從他身上,我們看出了一位老軍人的樸素本色,更感受到了一位老黨員的精神高度。莫道無名,人心是名;深藏功與名,封存榮與譽;讓人肅然起敬。這是一個大寫的人,一個值得我們景仰的人!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