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犯罪嫌疑人趙某落網
楚天都市報記者向清順通訊員李嘉雯
沒丟手機也沒丟銀行卡,沒掃二維碼也沒點短信鏈接,一覺醒來錢就沒了。幾個月前,武漢多位市民遇到了這樣的離奇事件,他們綁定支付平臺的銀行卡半夜莫名被盜刷。
隨著警方的深入調查和抽絲剝繭,幾起以“網絡嗅探”方式實施詐騙的新型案件得以偵破,兩名嫌疑人落網。據了解,這是我省自偵自辦的首例網絡嗅探詐騙案。
手機和卡都未離身
5人被盜刷3萬多元
去年11月17日一早,漢陽區二橋街轄區住戶郭先生起床后,拿起放在床頭的手機,瞬間呆了:凌晨1點到3點之間,他連續收到支付平臺驗證碼、銀行卡消費等30多條手機短信。感到不妙的他一查,自己銀行卡和支付平臺共被盜刷19000多元。
手機在手,銀行卡從未遺失,錢為何莫名被刷?郭先生報了警,漢陽區公安分局二橋派出所迅速介入調查。
就在民警跟進的三天里,二橋街轄區再次發生4起類似案件,受害者中最少的被盜刷了2000多元,5起案件共3萬多元被盜刷。
漢陽警方迅速將情況上報市局和省廳反電詐中心,成立專班偵破系列案件。專班民警將這幾起案件串并案調查,發現了共同特征:案件均發生在凌晨1時左右,5名受害人之間的距離在300米以內,受害人的手機和銀行卡均未發生遺失等情形。
綜合以上特征,民警初步斷定,作案人很可能使用的是最新的電信詐騙方式“偽基站+網絡嗅探”,竊取個人信息后實施盜刷作案。
警方截獲可疑手機
男女作案當場被抓
警方梳理全市類似警情發現,2018年,在武昌區中南路、洪山區徐東大街等地均出現過類似報警,作案手法高度一致。受害者的手機均在夜間接到大量陌生短信,次日起床后發現銀行卡等賬戶的資金被轉移。
民警分析,犯罪嫌疑人會在作案區域內架設固定偽基站,或者有車載移動偽基站,以此搜索和接收一定范圍內的手機信號。民警遂對發案地區域內的賓館、酒店、公寓等重點部位進行全面摸排,獲取了2個可疑手機機主趙某和舒某的身份信息,確定其有重大作案嫌疑,遂對其進行追蹤布控。
今年3月4日,趙某和舒某出現在徐東大街一公寓內,民警祝松等人攜帶設備前往蹲守布控并徹夜守候,但兩人均未作案。直到3月7日凌晨,民警發現兩人正在作案后,遂決定收網。
當天上午10時,刑偵大隊女警化裝成公寓工作人員,按開房間密碼鎖,抓捕民警破門而入,迅速將趙某和舒某控制。民警當場起獲用于作案的信號接收機1臺、插在電腦上的短信嗅探設備2套、電腦4臺等,并現場開展審訊,了解作案過程及細節。
兩人騙得20余萬元
民警提醒市民防范
經查,36歲的男子趙某和34歲的女子舒某是赤壁老鄉,兩人都有家庭,卻發展為情人。趙某精通電腦,還會一些編程操作,偶然接觸到網絡嗅探知識后動起了邪念。
兩人網購了網絡嗅探的相關設備,在武漢、赤壁、長沙等地的賓館或公寓租下房間,架設偽基站,用嗅探設備竊取覆蓋范圍內的手機用戶短信信息,從中獲取到用戶的手機號。隨后,他們再用獲取的手機號登錄一些支付平臺,使用嗅探設備截獲驗證碼,進而獲取用戶的姓名、身份證號、銀行卡號信息,最終進入第三方平臺完成賬戶資金盜刷。
自去年9月至今,趙某和舒某利用上述手段作案30余起,獲利20余萬元。目前,兩人已由漢陽警方提請檢方批準逮捕。
辦案民警表示,此類新型犯罪手段在具體實踐中受到一定的技術限制,大多數的手機短信無法被截取,因此市民不必驚慌。但民警提醒,市民盡量不要將大額現金放在綁定支付平臺的銀行卡中,對消費和轉賬額度應限定設置。此外,市民晚上入睡前可以關機或設置飛行模式,提高被嗅探的難度。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