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34位老師3年接力送藝術課進大山
山里娃首次上起專業音樂美術課

圖為劉理老師在為石門畈小學的孩子們上音樂課
楚天都市報記者肖楊通訊員王瓊余婭文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曲嚴
“我們的手是不是會變魔術呀?來,我們給自己開朵花……”伴隨悠揚的樂曲,一位女老師帶著一群孩子做手指舞,一雙雙小手,依次變換成荷花、水草、蝴蝶等可愛形象,一張張稚嫩的小臉上洋溢著快樂。近日,楚天都市報記者來到麻城市三河口鎮石門畈小學,在音樂教室里見到這樣一幕。
這位音樂老師叫劉理,是湖北省武昌實驗小學音樂教研組組長。三年來,該校的34位專業的青年藝術老師先后來到麻城市,在石門畈小學和龜山鎮矮橋小學兩所山村小學支教,教授音樂和美術課程。山溝溝里的學校從此有了藝術課堂,山里娃娃開啟了自己的藝術夢想。
生動活潑寓教于樂
山里娃陽光自信
“我是火車司機我驕不驕傲?”“驕傲!”孩子們齊聲回答。在劉理的指揮下,全班同學踩著節拍,身體跟著音樂搖擺,最后還組成長龍,邊唱邊跳玩起了火車鉆山洞……眼前生動活潑、寓教于樂的場景,讓人難以置信這是在山村小學的課堂上,山里娃娃是如此自信陽光游刃有余。
記者現場還看到,這間專業音樂教室也布置得很漂亮,有鋼琴、大黑板、彩色板凳,還有一大幅充滿想象力的墻畫,它出自武昌實驗小學一名學生之手。
下課后,孩子們紛紛圍著劉理老師,“劉老師,下節課上什么呀?”這讓送教十余次的劉理老師心酸了。其實,這是武昌實驗小學送教行動結束后的一次老師回訪。2016年2月,該校與矮橋小學、石門畈小學以藝術課為起點,開展全方位合作,到去年底結束共持續了三年。
武昌實驗小學總校長張基廣介紹,三年來,該校每月會各派兩名藝術骨干去兩所學校上課一周,與當地師生同吃同住。結合山村實際,會先派資深教師送教,每人至少連續去兩周。
“第一課”曾遇尷尬
小提琴沒人見過
石門畈小學地處偏遠的大別山區,鄂豫皖三省交界,因為坐落在山頂,也被稱為“風中的學校”。35歲的張怡是武昌實驗小學首批選派的四名老師之一,她從武漢坐高鐵轉汽車,從麻城市再繞一個多小時山路,才能到達石門畈小學。
對自己送教的“藝術第一課”,張怡作了準備,提前買了一堆彩紙給孩子們備用。但出乎她意料的是,孩子們不但沒有用過彩紙,也都沒有見過水彩筆、橡皮泥。當她請孩子們準備下節課工具時,教室里更是反應者寥寥,一陣尷尬。后來張怡才知道,該校學生基本都是由爺爺奶奶撫養的留守兒童,山上也沒有文具店,去最近的鎮子要走很遠的山路。
從教20余年的鄧志蓉老師是武昌區音樂學科帶頭人,三年前她來到矮橋小學送教時,給六年級學生準備的是一堂針對四年級的《小小音樂家》的課。沒想到,課程設計對孩子們來說還是太難了。面對她的提問,孩子們顯得非常茫然,經常鴉雀無聲。當鄧老師邀請孩子們一起模仿小提琴演奏動作時,發現孩子們連小提琴都沒見過。她只能憑著教學經驗,邊講邊降低難度。
雖不知老師姓名
就是喜歡她的課
“孩子們對藝術的渴望就像干渴的禾苗盼望春雨一般。”石門畈小學校長丁壽青介紹,三年前,全校有210名學生17位老師,沒有一位專業的藝術課老師,“歌只能從電視里學、舞只能從電視里看……”
有了藝術老師后,大山似乎也靈動起來。每天大課間師生們都會集體跳操,記者現場看到,伴著TFBOYS的《加油!AMIGO》歌聲,由師生自編的課間操節奏歡快,每個人都神采飛揚、熱情無比。劉理老師介紹,課余時間她給孩子們排練舞蹈,短短三個月,孩子們音樂、舞蹈方面都取得了明顯進步,“我真為他們驕傲,我知道老師們不在的時候,他們就在心里跳。”
“同學們,只要你們把手洗白白的,老師就會回來看你們!”這是張怡老師和孩子們的約定。“每次到了周五,他們就問,張老師你是不是要走了?我看到他們剛玩過泥巴的小臟手,就跟他們做了這個約定。結果下次來他們就真的把手洗得很白,跑過來說,張老師你看,我們把手洗干凈了,你是不是就不走了?”
矮橋小學六年級學生官飄鎰,則偷偷把李老師三個字,刻在了班級照片墻上自己腦袋的位置。“我不知道教美術的李老師叫什么名字,反正就是喜歡她的課。”他說的是武漢市美術學科帶頭人——李玲老師。
睡大通鋪上廁所困難
城里老師爭相來吃苦
記者在矮橋小學看到,學校各項硬件建設現在基本成型。作為第一批來該校送教的老師,李玲說,三年前她和同事來的時候,學校并非這樣。“當時是青磚房,校舍都很破舊,學校提前騰出了一間廢棄的教室搭了兩個鋪,還在墻上糊了一些紙。”
李玲回憶,學校那時還是泥巴地,風一吹滿身的灰,而且經常停電停水。最不習慣的就是上廁所了,唯一的公共茅坑在豬圈背后,里面衛生環境很糟糕。
鄧志蓉則表示,她剛來的前兩天,講得口干舌燥都不敢喝水,怕來回上廁所。山里晚上又很潮濕,被子感覺濕漉漉的。
盡管條件艱苦,武昌實驗小學的藝術老師們還是踴躍報名送教。鄧志蓉2016年9月送教時,正值75歲的母親手術住院,她只能讓丈夫全程陪同,身為獨生女的她在朋友圈寫道:“親愛的媽媽,原諒我不能陪伴。”
今年27歲的劉詩雨因為結婚懷孕耽擱,一直沒有排上送教,為了趕上“最后一課”,還是哺乳期的她丟下不到一歲的孩子來到麻城……
三年里,武昌實驗小學的藝術教師就這樣一批批接過接力棒,克服重重工作生活困難,一路堅持下來。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