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2日至27日,第45屆俄羅斯數學奧林匹克在俄羅斯彼爾姆舉行,由6名湖北省中學生組成的中國代表隊參加角逐,取得三金一銀一銅的優異成績。
此次參賽的6名湖北學生中,5名均為武漢學子,其中,3人來自武漢市第二中學。4月29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在武漢二中校園,見到了這3位獲得二金一銀的大男孩。
牛娃說——
刷題不是學數學的硬道理

“我們是昨天上午11點左右回到武漢的。”此次比賽,該校高二(1)班陳銳以滿分成績獲得金牌,談及自己學習數學的心得,他有些靦腆地告訴記者,其實他在小學、初中的數學成績并不算是“頂尖牛娃”,只是進入武漢二中后,自己會嚴格按照教練布置的任務,將每天的每一道題都做到位,針對做題過程中發現自己比較薄弱的部分,還會找一些專項題來做一做、找找感覺。“題量不是最關鍵的。”他說,自己做題時,通常不會看答案,尤其是做幾何題時,做不出來就放幾天,讓自己多思考,通常過幾天就做出來了。“做題更重要的是思考的過程,而不是簡單的知道答案。”陳銳說,自己做題后與參考答案比對時,會更注重學習參考答案的敘述過程和表達方式,避免丟過程分。
“這次比賽,我就是因為答題時少寫了一步過程,雖然最后的結果是對的,但仍沒有得滿分。”高二(1)班學生朱天明也是此次比賽的金牌獲得者,已保送北大英才班。而此次比賽的銀牌獲得者——高三(1)班學生馮時,則將于今年8月中旬,踏上去往清華求學的征途。馮時告訴記者,平時他愛好踢球與編程,取得這樣的成績主要在于自己學習比較主動。
教練說——
應在合適時間學合適內容

“這些孩子的共同點就是學有興趣、學有余力。”在武漢二中任教多年的肖平安老師是中國數學奧林匹克高級教練、湖北省優秀教師,其直接輔導的學生先后獲得國際國內金牌約30余塊。
肖平安認為,競賽是常規課堂的延伸,是培養人才的載體,并不是為了競賽而競賽,“要以非功利競賽的心態來做這個事情”。對于目前的校外培優熱,他表示,不要比較孩子學得有多早、學得有多少,關鍵在于尊重教育的規律,在合適的時間,讓孩子學習合適的內容,培養孩子遇事全力以赴、不畏困難、善于思考的能力,以長遠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教育。
據介紹,俄羅斯數學奧林匹克是俄羅斯國內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數學競賽活動,在俄羅斯的地位相當于我國的中國數學奧林匹克(CMO)。自1993年起,我國就開始與俄羅斯互派國家隊參加對方每年舉行的國家奧林匹克競賽,以增進中俄兩國中學生的交往和友誼,增進相互的了解。
(文圖/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朱惠 通訊員 胡蘊芬 實習生 周影)
附:試卷原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