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江新波在山上放牛。
5月1日5時許,晨光熹微。
84歲的江新波挑著兩筐蔬菜,步行500余米到黃石市下陸區江洋上灣附近的公交車站,等待第一班開往城區的12路公交車。
兩筐菜約30公斤重,有脆生生的芹菜、綠油油的小蔥、圓滾滾的芋頭,都是江新波親手所種。
10年來,靠著種菜、養牛,江新波為因病去世的小兒子償還了債務20余萬元。
“借的救命錢,不能賴”
江洋上灣位于黃石市烽烈山腳下,依山傍水,環境清幽。
灣子祠堂側后方,有一棟兩層樓房,外觀有些斑駁,進門樓梯下擺放著鋤頭、鐵锨等農具,這就是江新波的家。
房屋建成于1989年,當時算是村里比較好的房子。如果不是天降橫禍,江新波本可以過著悠閑自在的老年生活。“我們有兄妹6人,我是老大。”采訪當天,江新波的大女兒江冬梅回娘家看望父母,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講述了10年前的情景。
2009年,江新波的小兒子罹患癌癥去世。為了給他治病,家里花光了所有積蓄,還欠下20余萬元外債。
小兒媳沒有工作,孫子又患有精神疾病。撫摸著小兒子的遺像,江新波老淚縱橫。“都說‘兒欠賬,父不管’,但向親戚們借的救命錢,我們不能賴。你放心,你欠下的債,我會幫你還清。”他堅定地說。
“再苦再累,也不能丟掉誠信”
辦完小兒子的后事,江新波來不及悲傷,就扛著鋤頭下地勞作。
他是農村戶口,屋后有一畝旱地,種著10余種蔬菜。
南瓜、苦瓜、還有香瓜……小小的菜園,幾乎承載著老人還清債務的所有希望。
他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以耕種的角落,甚至連道路兩旁的方寸之地,都種上了數顆南瓜秧苗。
他家還有一頭老黃牛,是好幫手。老黃牛每年生一頭小牛,小牛養一年,可以賣到三五千元。
不需要耕地的時候,他早上將兩頭牛牽到山坡上去放養,太陽落山再牽回來。山路狹窄陡峭,沿途荊棘叢生,老伴擔心他的安全,勸他把牛賣掉,但他一直不肯,不想失去這筆進賬。
待到蔬菜瓜果成熟,江新波就用籃筐裝著,乘坐12路公交車,挑到團城山的蔬菜市場去賣。那里菜能賣出價格,也賣得更快。
為了占據好的位置,每逢賣菜的日子,他4點多就要起床趕第一班車。
江新波的腰不好,30多公斤的擔子,挑著已頗有些費勁。如今天氣轉暖,市場上蔬菜多了,價格隨之下降。上午9點多,他賣完所有的菜,只掙了60多元。“賣菜雖然辛苦,但是堂堂正正。”江新波說,“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層皮。再苦再累,也不能丟掉‘誠信’兩個字。”
“只要我還活著就要還下去”
江新波的老伴張桂香大他一歲。兩年前,她在地里干活時不慎摔倒,造成大腿粉碎性骨折。從那以后,她再也沒能站起來。
子女們各有家庭,江新波獨自肩負起照料老伴的重任。每天早上5點起床后,他先伺候老伴洗漱、如廁,做好早餐喂給她吃,再到地里干活,直至天黑才收工回家。“地里要干的活兒可多了,松土、除草、播種、澆水、施肥,我一個人干,一刻也不得停歇。”江新波說,他不敢休息,不敢生病,也不能生病,“我不能倒下去。”
10年來,從未有債主向他討要過一分錢,但他每到年底都會湊足一筆整數將錢還出去。
兒子去世第二年,他拿著2萬元還給侄女江蓮花,侄女堅決不肯收。她經營餐飲業,經濟上還可以,但江新波執意將錢留下。“別人借錢給我,是看得起我,相信我的人品。我不能把別人的善意當成賴賬的借口。”他總是這樣說。
20多萬元的債務,絕大多數沒打欠條。還清的債務,江新波也從未要過收條,記過賬本。“欠了多少,還了多少,我心里都有數。人不死,賬不爛。”江新波算了算,還剩最后幾筆賬共計兩萬余元。“估計今年底,最遲明年初就能全部還完。”他扛起鋤頭,高興地說。
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楊康 通訊員 蔡翔 倪歡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