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恩施大義漢子與短工11年兄弟情
楚天都市報5月17日訊(記者陳俊通訊員張帥)一次打短工經歷,成就了一段超越血緣的兄弟情誼。5月17日傍晚,55歲的向坤山騎著摩托車,帶上62歲的向朝學,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跑著。他們原本素昧平生,但就像兄弟一樣一起回家。11年前,向朝學流浪時被向坤山帶回家“打短工”。11年后,他們不再是雇主和工人,而是一家人。

偶遇流浪漢,打短工建立感情
向坤山是恩施建始縣長梁鎮金鞍村的紀檢委員,在他家掛著一面錦旗,落款“恩施市三岔鎮燕子壩村委會敬贈”。金鞍與燕子壩,大山阻隔相距上百公里,是一種什么樣的交集?
故事還得從11年前說起。2008年10月,45歲的向坤山到隔壁石盆水村來走親戚,遇到一個50歲左右的男人,幫人打一天柴,只吃兩餐飯、收三元錢。向坤山見此人頗為可憐,打聽之下才知道,男子是一名流浪漢,自稱叫向朝學,已經年過50,患有輕度精神疾病,平時幫人打零工掙口糧,沒活便挨餓。
“吃住在我家,三塊錢一天,來不來?”那段時間農忙,向坤山家正打算請一個短工,就問了一句。那漢子毫不猶豫說,“來!”
農忙很快過去,但兩個多月的共同生活,讓向坤山一家與向朝學有了感情,結算工錢時,向坤山有意多給一些,可向朝學反而分文不要。
“他已經把我們當家人了。”向坤山說,向朝學肯做事、能吃苦,對老人、小孩都很友好。他的家人對這個老實巴交的“短工”也十分同情,把他當自己家人。
“得幫他找到家。”眼看臨近臘月寒冬,向坤山雖有不舍,但想著能幫向朝學一家團圓,還是一面繼續讓向朝學留在家里,一面到派出所、周邊村鎮打聽他家里的消息,但因為沒有身份信息,始終一無所獲。“那就在我家住。”向坤山說,不忍心向朝學再出去流浪。

一住11年,雇主和短工成家人
這一住就是11年。11年間,向坤山一家和向朝學的感情越來越深厚,仿佛他們本就是一家人。
一次,向朝學到別人家干農活,收工后忘記回家的路,走到隔壁村。向坤山等到天黑也沒等到人,便騎著摩托車找了幾十里。當找到向朝學時,向坤山又急又喜,吼到“干什么亂走,丟了怎么辦”,向朝學卻低著頭不說話,默默走向摩托車。
那一刻,向坤山差點落淚。此后,只要有空,向朝學外出干活,向坤山都會騎摩托車接送。
自到向坤山家生活以后,向朝學衣食不愁,還經常給其他村民做活,但自此再也不收務工費了。清洗衣服、喝點小酒、零食用度,都已經有向坤山一家安排妥當。

尋親有結果,離家的漢子卻不愿分別,幫向朝學尋親的計劃也一直沒停止。
“恩施市三岔鎮燕子壩村有一個名叫向朝學的人。”2018年3月,建始縣公安局傳來消息。向坤山激動不已,當天便到燕子壩了解情況,在村書記樊祥學帶領下,終于在一個小地名為葉家臺的地方,探聽到確有向朝學此人,于18年前走失一直未歸。而向坤山此刻已經斷定,這里就是向朝學的家鄉。因為向朝學自言自語時,常提到“葉家臺”三個字。
為給向朝學一個驚喜,向坤山謊稱“去買酒”,帶著他回到燕子壩。但因向朝學父母皆已去世,一個弟弟亦患精神障礙,燕子壩村委會決定將向朝學送到鎮福利院。可就在向坤山準備離去時,從不多言的向朝學突然攔住摩托車,哭著說:“我要跟著你走!”
向朝學如此,向坤山更是不舍。他明白,朝夕相處11年,他們早就成為親人,難以分割。
“上來,你跟我回去,還在我家住,我們就是一家人。”向坤山拍著摩托車后座說。看到這一幕,周圍的人也是鼻子一陣發酸。于是,兩人又騎摩托車沿著來時的路,從燕子壩回到金鞍。
前不久,燕子壩村支書樊祥學帶著村干部專程來到建始長梁金鞍村,給大義的漢子向坤山,給這個特殊的兄弟送來錦旗。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