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天都市報記者余皓通訊員程勇梁學東
昨日的省高院關于涉扶貧領域犯罪案件審判工作新聞發布會,通報了近三年來全省法院審理涉扶貧領域犯罪案件情況,并發布典型案例。
據統計,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湖北法院共受理涉扶貧領域犯罪案件93件、132人,已審結85件,判處有期徒刑83人,判處拘役13人。這些案件呈現出職務犯罪突出、小官涉貪明顯、扶貧資金侵蝕嚴重、犯罪持續時間長等特點。
已審結案件的100名被告人中,97人是縣、鄉、村三級干部。犯罪分子主要通過利用職權,騙取、侵吞、截留、私分、挪用扶貧資金、款物,違規審批、引進扶貧項目并造成國家損失,或通過盜竊、詐騙等手段直接侵害扶貧對象財物。其中,貪污公共財物共計593萬余元,挪用特定款物共計599萬余元,挪用公款共計432萬余元,濫用職權造成國家損失共計955萬余元,盜竊、詐騙財物共計10.75萬余元。
鄉黨委書記套取扶貧資金購買土特產
2012年5月至2015年1月,汪先青擔任興山縣高橋鄉黨委書記期間,單獨或伙同時任高橋鄉鄉長田俊,非法占有公共財物共計79萬元。
2013年8月至2014年1月,汪先青利用職務便利,為陳德軍在工程承接、結算等方面提供幫助,非法收受陳德軍給予的財物共計4萬元。
2013年,汪先青與時任高橋鄉鄉長田俊商量后,通過簽訂虛假采購合同的方式,套取萬畝茶園基地建設扶貧項目資金25萬元,用于支付高橋鄉政府購買土特產的貨款。
2014年,汪先青作為高橋鄉黨委書記、萬畝茶園項目指揮長,擅自決定不經招投標程序,直接指定覃軍實施萬畝茶園項目,同時要求覃軍將部分扶貧資金用于支付其親屬的茶場轉讓費,以致249萬元的扶貧資金未完全用于項目建設,導致項目荒廢,未產生任何效益,給當地脫貧致富造成困難。同時,由于覃軍資金不到位,引起農民工集體上訪,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
2017年8月,枝江市人民法院以受賄罪、貪污罪、挪用特定款物罪、濫用職權罪,判處汪先青有期徒刑六年六個月,并處罰金30萬元。汪先青不服上訴,被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17年12月駁回。
【法官說法】
昨日,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主審此案的審判長戴翔表示,此案是重點扶貧地區鄉鎮主要領導在負責扶貧工作中實施的犯罪,呈現出多個罪名交織、后果嚴重、影響惡劣的特點。
扶貧辦主任胃口太大牽出一窩“老鼠”
2008年4月至2016年1月,舒開乾在擔任興山縣政府扶貧開發辦公室主任期間,利用負責扶貧項目分配和扶貧資金撥付的職務便利,為相關扶貧村和個人謀取利益,索取或收受他人現金共計41.4萬元。
2008年至2015年,舒開乾授意他人在單位設立“小金庫”,金額共計91.3萬余元,并以職工獎金、補貼、加班補助等名義集體私分46.8萬余元,其中舒開乾個人實得8.2萬余元。
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覃軍多次向興山縣扶貧辦申請撥付萬畝茶園項目省級配套資金,并分三次給予舒開乾現金2萬元。舒開乾明知該項目建設不合格,但未按規定履行工程驗收職責,在竣工驗收報賬單上簽署“驗收合格”意見,致使財政部門將省級專項扶貧資金249萬元撥付給興山縣春茗茶葉專業合作社。覃軍獲取扶貧資金后,未完全用于萬畝茶園項目建設,導致該項目荒廢,致使國家扶貧資金遭受重大損失,并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
2018年3月,枝江市人民法院以受賄罪、濫用職權罪、私分國有資產罪,判處舒開乾有期徒刑四年六個月,并處罰金21萬元。舒開乾不服上訴,被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18年9月駁回。
【法官說法】
枝江市人民法院主審此案的審判長陳曉艷表示,我省涉扶貧領域職務犯罪,主要集中于縣、鄉、村三級干部,其中以鄉、村兩級居多,舒開乾是職務較高的干部。該案另案處理的還有高橋鄉黨委副書記、鄉長田俊以及湖北昭君村生態食品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總經理高松等人,綜合來看,呈現出上下級串通共同犯罪的“窩案”特征。
村干部貪污82萬元成“小官大貪”典型
荊州市紀南生態文化旅游區紀南鎮董場村原黨支部委員、村委會委員、壟上行文化園項目拆遷組組長邵友義,利用負責土地征收補償工作的職務之便,以虛構耕地、魚池征地補償協議的方式,非法騙取征地補償款82.7萬余元,實際非法占有55.5萬余元。邵友義還幫助他人在魚池征地補償中獲取利益,非法收受賄賂7.2萬元。
2016年12月,邵友義因犯貪污罪、受賄罪,被荊州市荊州區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六個月,并處罰金40萬元。邵友義不服上訴,被荊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17年3月駁回。
【法官說法】
荊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主審此案的審判長沈維瓊介紹,一名村干部貪污金額竟高達82.7萬元,是我省近年來涉扶貧領域貪污犯罪中職務最低、金額最大的案件,可謂“小官大貪”的典型。
繪圖/羅婷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