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同一地鐵車廂,有人穿短袖,有人披外套
楚天都市報記者潘錫珩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李輝
地鐵已經成為武漢市民最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之一,每到夏天,地鐵內的空調溫度都會成為不少人關注的話題。有的人覺得越涼爽越好,有的人則較為畏寒,希望車廂內溫度稍高一點。日前,北京地鐵首推“一趟車提供兩種車廂溫度”引發網友熱議。武漢地鐵運營公司則表示,武漢地鐵車廂為自動控溫,針對北京的這一做法,他們將持續關注并研究。
探訪
乘客對車廂空調溫度需求不一
乘客坐地鐵時,對車廂內的空調溫度感受如何?記者昨日實地走訪了武漢多條地鐵。
昨日清晨8時許,記者從園林路登上從武漢火車站駛來的4號線列車,進入車廂記者能夠明顯感覺到空調的涼爽。感覺空調還給力嗎?記者詢問身邊的乘客,這名年輕男乘客表示,由于自己連跑帶走趕地鐵,已經是滿頭大汗,因此希望車廂能夠再涼爽一點。
中午時分,室外實測溫度達到33℃。記者登上2號線列車發現,車上乘客穿著不太一樣,男乘客都穿著短袖T恤或襯衣,他們都表示空調很涼爽,溫度適宜。而有兩名女乘客還披著外套,“空調很涼快,但我們年紀大了,怕冷。”一名頭發花白的太婆告訴記者。
而在另一節車廂,一名女童在父親懷中睡著,她披著外套,頭上還戴著帽子。“怕她睡著了被空調吹感冒了。”女童的父親說。
在露天運行的1號線,乘客徐先生說,站臺在室外,等車時又曬又熱,希望列車的冷氣能開得足一點,上車就感受到涼意。
記者探訪發現,不同的乘客對地鐵空調的感受和需求不太一樣。女性、幼童和老年人,相對比較怕冷,而青壯年男性普遍希望空調能給力些。而實際上,由于列車滿載程度不同,有時候不同的列車體感溫度確實不太一樣。
外地
北京地鐵試行“同車不同溫”
記者從北京地鐵了解到,從上周開始,北京地鐵6號線率先嘗試“同車不同溫”模式,其中前四節車廂為“強冷”車廂,設定溫度為25℃,后四節車廂為“弱冷”車廂,設定溫度為27℃。而沿線車站在屏蔽門前的地面上,也都貼著明顯的地貼標識,提醒乘客按需進入車廂。
據介紹,這是為了解決乘客對空調的不同需求。“同車不同溫”試點從數列列車起步,目前已推廣到北京6號線所有列車,這一模式將推廣到7號線。
人們對這一舉措褒貶不一。有網友表示,北京地鐵這一舉措十分人性化,考慮到了不同乘客群體的需求,建議各地借鑒。也有聲音認為,兩種溫度模式只相差2℃,絕大多數人可能體感并不明顯。“地鐵沿途頻繁到站開門,能否精確維持這一溫度也是問題。”
甚至有微博賬戶發起了投票,記者看到,共有1.1萬人參與投票,其中4166人認為這是便民之舉,值得全國推廣,有4001人覺得“不如降低票價來得實在”。另外2737人則認為,意義不大。
回應
武漢地鐵將關注北京試點效果
武漢地鐵是如何控制列車溫度的?據介紹,武漢地鐵根據天氣情況,氣溫達到30℃時,列車司機會將空調的通風模式改為自動模式的制冷狀態。空調根據車廂內的傳感器,自動感知并自動調節車廂內溫度,目標溫度為24—26℃之間。“也就是說,高峰時間列車內客流密集時制冷出風量自動增大;平峰時間列車內乘客較少時制冷出風量適當自動減弱,盡量做到維持在人體體感舒適范圍區間。”
武漢地鐵方面介紹,進入高溫天氣,工作人員將隨時登車實測客室溫度,盡量做到室內溫度維持在較為舒適的范圍之內。“此外,6、7、8、11號線以及陽邏線,列車車廂還配置了先進的等離子空氣凈化裝置,保證車廂內客氣清新。”
武漢地鐵能否效仿北京地鐵做到“同車不同溫”?武漢地鐵運營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已經關注到北京地鐵的這項試點,會繼續關注其后續進展和效果,武漢地鐵會盡量滿足乘客的需求。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