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該村“十里畫廊”景點。 通訊員趙亞平 攝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趙亞平、梅運全、鄭宇航)地處武陵余脈,山路縱橫崎嶇,灌渠雜草叢生,人均耕地僅半畝,常年以種植玉米、油菜為主,沒有工業和第三產業,2015年村集體收入僅1.84萬元……省級貧困村松滋市劉家場鎮慶賀寺村,曾是典型的“空殼村”。2015年10月,湖北省總工會派出工作隊駐點幫扶慶賀寺村。3年多來,山花開了又謝,隊員換了四輪。慶賀寺村早已不是初見時的模樣。
描繪“松滋小九寨”
慶賀寺村處在洈水和卸甲坪兩個風景區的連接線上,一片原生態的山水。山不高可以攀巖,水不深宜于親近,還有“江南抗大”湖北簡易師范舊址、觀音洞、拐子巖等,是山水人文、宜居適游之地。
2018年,省總工會捐資300多萬元,建設基礎設施,因地制宜打造三眼泉“十里畫廊”旅游景觀。景區公路、旅游步道、梯形水壩、親水平臺、垂釣魚池、太陽能路燈等一批項目陸續建成,水庫清淤、河堤整固等一批工程相繼竣工,旅游公廁、游客中心等一批公共設施啟動施工。如今三眼泉景區基本具備接待能力,“松滋小九寨”的名聲不脛而走。

稻蝦連作基地。通訊員趙亞平 攝
產業花開遍地香
慶賀寺安置小區,19座標準化大棚一字排開,棚內枝蔓青翠,草莓葡萄花果正盛。這里是省總工會為村里捐建的水果采摘基地,正在迎來又一個收獲季。

該村易地搬遷安置小區水果基地。通訊員趙亞平 攝
此外,總工會支持流轉土地100畝建設的水果基地,蜜桃、三紅蜜柚在不同時節上市,如今慶賀寺可謂四季瓜果飄香。
漫山遍野旺盛生長的還有油用牡丹。2016年,駐村工作隊通過與省農科院有關專家聯系,引進油用牡丹項目,并與省級龍頭企業簽訂100畝種植協議。參與種植的貧困戶可免費享受種苗、專用肥料和技術指導,這一新品種正成為全村脫貧致富的主力軍。
從山頭,到田頭,再到槽頭,產業的“金種子”遍地扎根。
大棚一路之隔,蝦稻連作基地已經竣工,下半年就將投種運行;省總工會一次性支持25萬元建成2座25千瓦光伏電站,此后每年還支持5萬元管理維護;去年投入9萬元,扶持48戶貧困戶分散發展家庭養殖,除售賣獲利外,產業獎補就近4萬元……

基礎設施建設現場。通訊員趙亞平 攝
以真心換得真心
夕陽西下,工作隊的同志們圍坐小桌,討論各家的近況,做著明天的計劃。如今,他們已是慶賀寺村民新的“家人”。
一腔真情理家。改善基礎建設,打造休閑觀光游覽區,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新建農民工維權服務站,投資15萬元改建中學活動室和幼兒園食堂,全村自來水改造7月完成……民生改善一茬接著一茬,群眾呼聲化作掌聲。

貧困戶開起理發店。通訊員趙亞平 攝
省總工會機關支部每年千里迢迢走進山村,“一對一”幫扶聯系戶;建立關愛留守兒童“愛心媽媽”工作站,關愛對象有了“新媽媽”;電信扶貧、支部結對幫扶、金秋助學……幫扶行動一項連著一項,點滴愛心匯成心底汪洋。
“多跑腿上門,多解決問題,一來二往,架起友好、信任的橋梁?!?今年2月底到任的新一任駐村工作隊隊長張朝陽說,這是駐村工作隊的“法寶”,“真心實意為群眾排憂解難,自然在群眾中威信高”。

工作隊入戶走訪。通訊員趙亞平 攝
本村貧困戶胡某因征地補償款家庭分配不均,到村支部大吵大鬧,張朝陽立即疏導調解,和村干部一起了解個中緣由后,幾番上門給倆兄弟當“和事佬”,最終圓滿解決。
為何對村干部“不買賬”的胡某,會如此信服一個外地駐村工作員呢?原來,早先工作隊制定因戶施策時,了解到胡某會理發,便給他贈送了4000多元的理發工具,鼓勵、幫助他在家開起惠民理發店。
發掘貧困戶的特長,就地創造就業機會,多個跟胡某一樣的“手藝人”被挖掘出來。村民陳小平的手受過傷,加上一只眼睛失明,不僅不能做重體力活,而且外出尋找工作也困難重重,一家子在貧困中一籌莫展。工作隊到來的同時,還帶來了一批雞苗、豬仔和政府的惠農政策。陳小平重燃生活的希望,經歷幾年勤勞打拼,如今僅養殖收入就年過兩萬,成為了村里勤勞致富的典型。
撲下身子、帶著感情,一茬接著一茬干。工作隊“四朝元老”林森說,“村里不脫貧我不回去!”
養在深閨的慶賀寺村,正拂開面紗嶄露頭角……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