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日,從英國回到武漢的國際奧數金牌得主袁祉禎接受媒體采訪

23日,湖北省數學競賽組織委員會負責人、華中師范大學數學系教授陳傳理接受采訪
時隔4年,中國隊終于在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IMO)中再次登頂。“#中國人的數學水平#”一度登上熱搜,以滿分奪金的武鋼三中男生袁祉禎成為“別人家孩子”的最新代言人。7月23日,他從英國回到武漢。
奧數人才濟濟,湖北隊在全國處于什么水平?近期國家四部委關于加強數學研究的聯(lián)合發(fā)文預示著什么?“別人家孩子”的成功之路能否復制?數學天才們將會進入哪些領域推動科學發(fā)展?帶著這些疑問,長江日報記者最近幾天獨家采訪了多位業(yè)內人士,為您揭秘“關于奧數,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事兒”。
中國參加國際奧數至今
湖北隊獎牌總數居全國第一
“如果說奧運會是一場體能大賽,那么奧林匹克數學競賽就是一場智能大賽。”湖北省數學競賽組織委員會負責人、華中師范大學數學系教授陳傳理對長江日報記者說,“奧數競賽目前仍然是中國乃至全世界選拔數學人才的最有效途徑。”
陳傳理介紹,從1985年中國隊首次參加IMO至今,湖北隊共獲得29枚獎牌,是全國獲得IMO獎牌最多的省份;武鋼三中共獲得15枚獎牌,是全國獲得IMO獎牌最多的中學。“湖北省是教育大省、教育強省。這些奧數成績的獲得,與省教育廳多年來的正面支持分不開”。
他向長江日報記者介紹了目前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湖北隊的選拔模式:每年接到中國數學學會組織全國高中數學聯(lián)賽的通知以后,湖北省都會作為其中一個賽區(qū),按照通知精神,依靠地市來組織全國高中數學聯(lián)賽湖北賽區(qū)(簡稱“數學聯(lián)賽”)的活動。2018年,湖北省有近萬名高中生參加了數學聯(lián)賽,74人獲得一等獎,最終有23人入選湖北隊。數學聯(lián)賽的一等獎人數、省隊人數都是教育部、中國數學學會根據各省市聯(lián)賽的組織情況和試卷復評的情況協(xié)商確定的。
湖北隊隊員都將參加奧數國家冬令營,冬令營模擬IMO考試,從全國三四百名學生中選拔出60人進入國家集訓隊。國家集訓隊隊員們通過為期8天的兩輪考試,最終選拔出6人作為國家隊隊員,出征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
四部委聯(lián)合發(fā)文加強數學研究
數學科學的春天已經來臨
7月12日,科技部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中國科學院辦公廳、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辦公室聯(lián)合發(fā)布《關于加強數學研究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數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也是重大技術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基礎。數學實力往往影響著國家實力,幾乎所有的重大發(fā)現都與數學的發(fā)展與進步相關,數學已成為航空航天、國防安全、生物醫(yī)藥、信息、能源、海洋、人工智能、先進制造等領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撐。
“四部委聯(lián)合發(fā)文,迎來了數學科學的春天。”陳傳理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從數學競賽中發(fā)現了許多數學天才,卻難以產生真正的數學家。如今,這一現象已被打破。近年來,數學天才們在省隊、國家集訓隊、國家隊、IMO各個平臺里相互較量、相互交流,這些學習和交流的平臺為數學天才的未來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環(huán)境。今年,湖北隊派出包括袁祉禎在內的6名學生參加俄羅斯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使他們積累了國際比賽經驗,為下一步學習指明了方向。”
武鋼三中校長程愛林認為,國家禁止在義務教育階段尤其是小學階段開展競賽活動,而高校在招生時更青睞有競賽特長的學生,這二者并不矛盾。奧數并不適合所有學生學習,競賽生被高校看重的是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既然有英才存在,就要有英才教育,學校就應該盡到英才教育的責任,制定教學方案,幫助英才學生在全面發(fā)展基礎上進行特長發(fā)展,向高校輸送祖國未來科研領域需要的人才”。
數學是科學研究的總基礎
昔日“IMO王者”已在改變世界
采訪中,多位業(yè)內人士一致認為,近年來,我國對奧林匹克競賽尤其是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高度重視,是因為數學是科學研究的總基礎,一個國家的基礎科研太重要。
今年9月,袁祉禎將與自己的好友尚鑒橋在清華大學“會師”。兩人在武鋼三中競賽班學習時就是最佳搭檔,經常一人出題、一人解題。2018年,尚鑒橋考取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英才班”,高二讀完提前進入大學學習,曾與袁祉禎相約在清華大學“不見不散”。武鋼三中數學小組李逸帆被2019年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英才班”錄取,物理小組陳啟航今年也考進清華大學“姚班”(計算機科學實驗班),這些少年王者即將又一次“組團”追逐夢想。
昔日的IMO金牌得主如今都在從事哪些領域的研究?據了解,除了數學領域,這些數學天才還活躍在計算機、金融、經濟、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許多領域,依靠他們的數學能力解決其他學科科研或者應用方面的難題。
長江日報記者電話聯(lián)系到2012年奪得IMO金牌的武鋼三中校友王昊宇。目前,他正在清華大學讀“直博”,專業(yè)為計算數學。他至今仍感謝奧數給他帶來的發(fā)展機遇:“我有些偏科,如果不通過競賽,恐怕很難進入清華大學學習心愛的數學。”他說,他所讀的專業(yè)研究的是算法,可以應用于工程上的大型計算,對現實生產有巨大指導意義。他希望博士畢業(yè)后能留在高校從事科研工作,為我國的科學事業(yè)貢獻自己的力量。
陳傳理告訴長江日報記者,1990年獲得IMO金牌的武鋼三中校友周彤進入北京大學,后來從事計算機領域的研究;湖北省黃岡中學校友、著名數學家袁新意是2000年IMO金牌獲得者,2015年曾與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校友一起將數論與幾何統(tǒng)一,實現歷史性突破,引起了數學界轟動;武鋼三中校友、1995年IMO金牌得主朱辰暢目前已經成為國際知名數學家……
“當年的這些IMO金牌得主,如今已經在科研、應用的多個領域發(fā)揮重大作用,推動著科學進步,為中國、為世界貢獻著力量。”陳傳理說,“通過數學競賽選拔精英并對精英因材施教,是祖國培養(yǎng)高科技人才的需要,也是社會進步的需要。”
承認天才學生的存在并因材施教
學校應建立特殊人才培養(yǎng)模式
“對數學競賽的認識,從來就存在爭議;奧數只適合少數人學習,卻是業(yè)內早已達成的共識。”陳傳理說,“奧數只適合那些學有余力、學有興趣的孩子。我們要承認有天才學生的存在,通過數學競賽發(fā)現這些天才學生并因材施教,培養(yǎng)他們成為祖國未來科技發(fā)展所需的頂尖人才,推動中國乃至世界的科技進步。”
陳傳理介紹,奧數競賽與高考題型完全不同,要求學生在為期兩天共9個小時的考試時間里做6道題,每道題平均用時一個半小時,學生需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動筆,因為他需要明確題意,對遇到的新問題進行分析,分解成若干個相對簡單和熟悉的小問題,再逐一想辦法解決,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應用能力要求極高。數學學得好的孩子反應特別快、接受能力強,在許多問題上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和見解。
武鋼三中奧數教練鄧曉介紹,學校通常這樣選拔參加奧數競賽的學生:有濃厚的學科興趣,各學科基礎扎實并學有余力,有良好的意志品質和思維能力,有一定的學科特長。在發(fā)現有數學天賦的學生以后,學校適應特殊人才的培養(yǎng)需求,在國家規(guī)定的課程以外開設學科選修課,教師利用節(jié)假日、寒暑假義務陪伴和幫助想要發(fā)展特長的學生,促進他們成長和進步。
陳傳理說:“基礎教育學校應重視發(fā)現和培養(yǎng)人才和精英,靠課堂教學是明顯不夠的,我們必須建立長期長效的機制和相應的培養(yǎng)體系。”
據了解,作為中國數學奧林匹克協(xié)作體核心學校,武鋼三中秉承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上的特長發(fā)展”教學理念,在錢展望、岑愛國等老一輩數學名師帶領下,形成了數學競賽的深厚底蘊和文化,以及成熟的人才培養(yǎng)機制。
長江日報記者郭麗霞舒筱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lián)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yè)執(zhí)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