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國情·奮斗者)男子“蝸居”秦嶺小站33年 陪伴母親“守著”父親
中新網西安9月5日電 (記者 張遠 通訊員 宋亞玲)“母親在這里了一輩子,哪里也不愿意去,我只有陪伴她照顧她。”55歲的魏建國說,父親去世后母親就在聶家灣“守著”父親,如此一生。
上世紀寶成線建設時期,魏建國的父親帶著妻子來到秦嶺深處的聶家灣,從此扎根在了這個四等鐵路小站。聶家灣地處陜西甘肅交界,位于甘肅省兩當縣站兒巷鎮,矗立在嘉陵江畔,雖然風景優美可也四面環山、交通不便,附近村落也是較為“稀疏”。

圖為魏建國母子在院中剝核桃?!堖h 攝
魏建國告訴記者,通公路之前,這里每日停靠的6063/6064次“綠皮車”是大山里村民通向外界的唯一交通工具,看病、外出打工、孩子上學、買賣山貨等等都依靠這班“綠皮車”,小站雖小但不可或缺。
父親當初參與寶成線建設時,年幼的魏建國就在聶家灣長大,對這里的一切極其熟悉。22歲時魏建國接過父親的工具箱,成為了這里的一名信號工?!案赣H去世后就埋在了聶家灣,母親也一直不愿意離開?!蔽航▏f,一是母親不適應城市的高樓生活,二是舍不得父親。
在聶家灣小站,站區工作樓與魏建國母子居住的院子僅隔一條鐵路,院子內種著核桃樹、玉米等作物。秋天是核桃成熟的季節,魏建國在鐵路上巡檢電力設備時,母親坐在院門前一邊剝著核桃、一邊看著他,頗似“監工”。

圖為魏建國定期為母親修腳?!堖h 攝
“母親剛跟著父親過來時還大哭了一場,因為太艱苦了,啥都沒有。”魏建國說,但是兩個人一直堅守在了這里,把孩子們拉扯大。如今母親年紀大了必須有人照顧,所以他不能走。
魏建國在小站的職責是對鐵路信號相關設備進行安裝、維護、維修及改造,是鐵路行業里面技術含量較高的一個工種,對綜合素質要求較高。魏建國在這段不長的鐵路區間一干就是33年,數次拒絕調往條件更好的站區。
每日下班,魏建國第一時間越過鐵路回家,去給母親做飯、打掃院子,還要定期給母親修腳、理發?!澳赣H已經83了,老家在四川雅安,不過一直都沒有回去過,因為娘家沒人了?!蔽航▏f,今年年底他想帶母親再回去看看,那個母親闊別了一生的地方。
魏建國的妻子帶著兒子住在略陽縣,多年來夫妻二人也是聚少離多,現在還是兩地分居狀態,為此也吵過架。母親曾讓他調回略陽去,但魏建國考慮再三后拒絕了。
“感覺對不起妻子,也沒有好好教育孩子,沒有盡到做父親、做丈夫的責任。”魏建國嘆息道,這是他一生最大的愧疚。(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