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封家書,一段動人往事
一段朗誦,一番心靈感悟
用聲音銘記歷史,讓旋律響徹心扉
跟小新一起
誦讀建設者家書,聆聽央企人故事
人民日報海外版“學習小組”、“俠客島”聯合國資委新聞中心、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和央廣網發起“建設者家書”征集令專題策劃!
今天閱讀的是老兵莫華給孫女的家書,朗讀者是來自北京的郭道寧。

上世紀50年代,莫華響應國家號召應征入伍當兵。戰爭之殘酷,在這位85歲的老兵臉上一覽無遺,被大炮轟得耳聾目黑的他,雖然只能通過紙筆跟人們交流,但是眼神透露著堅定。 1958年退役之后,莫華響應江門市新會區政府號召,參加“建造萬畝水庫,建設發電站”的項目。 他在2002年寫下了這封家書,把吃苦的精神、愛國的熱忱都融進去,交到了在南方電網工作的孫女莫鳳萍手中。
孩子,別怕吃苦
——老兵莫華致孫女莫鳳萍
阿萍:
近日你爸爸寫信告訴我你工作不順,你爸說了你眼高手低,回家鬧脾氣兩父女都鬧僵了,叫我勸勸。可是你知道的,我呀都老了,耳朵在抗戰時就被大炮轟聾了,壓根聽不見,你說羨慕我“耳根清凈”,殊不知你這孩子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爺爺我就是個小人物,能教你的也就“吃苦”二字。
說現在工作苦,你是不知道那個年代當兵苦。50年代,我響應國家號召應征入伍當兵,被分配到特種兵連,在軍事、政治、文化及軍事實戰實操的學習上十分刻苦,在手槍、沖鋒槍、步騎槍、火炮等實彈射擊中屢屢評先,當上了正班長。但是當兵,是苦的,且苦不堪言。北方天氣與南方不同,一冷就下雪。老百姓收留我們在家中,我們就躺地上。棉被都是濕的,像大冬天躺水池上一樣。風濕病就是那時候留下來的。大炮的爆炸聲轟得我是耳聾目黑,半邊臉是焦黑的,耳膜經醫生診斷已經被震凹了,到現在除了偶爾有鳥聲,也聽不見其它了,只好一直用紙筆跟人交流。即便說的都是苦事,但我還是無比自豪,守護國土的戰士,是絕不退縮的。說到苦,工作還能比當兵苦嗎?
不怕苦,那是因為吃苦有價值。退役之后,我轉業了。1958年,我響應江門市新會區政府號召,參加“建造萬畝水庫,建設發電站”的項目。萬畝水庫建在江門市雙水鎮西南面,總庫容2173萬立方米,壩后建有水力發電站1座,裝機容量達150千瓦,是一項讓僑鄉人民真正用上電的重點工程啊。你可別以為這比當兵時候要輕松了。如此龐大的工程項目,在機械化還十分落后的年代,人力成為了最主要的建造力。那可是不分日夜的強體力勞動啊,每天都是凌晨3、4點下工,累到經常睡在了路邊,到現在我都覺得每一塊磚每一個部件都是我摸過的。你爸也曾問過我為什么不去耕田,我還教訓了他,那怎么能一樣,這可是為了讓老百姓用上電的大工程啊!你瞧吃苦,也是有價值的吧。
阿萍,老人家不懂說話,工作的事我也不太懂,但是我們骨子里應該都是流著能吃苦的血,不也有句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爺爺識字不多可能寫信還有錯別字有白字,請諒解。愿你工作順利。
爺爺莫華

莫華家書手稿 在這個了解戰爭要從影片上看的和平年代,這位老黨員老戰士面前,“愛國”是代代相傳的紅色記憶。

莫華與兒孫合照如今,莫華的兒子成為了守護電網抗風搶險的前鋒,孫女成為了電網創新的青年人才,愛國熱血代代相傳!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