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源網絡
每逢過年,“催婚”總能登上熱搜。每逢佳節被催婚——不知何時,這句順口溜開始在年輕人中流傳。春節期間,“相親”這件事又開始牽動單身男女和他們家庭的心弦。
相親,有的人排斥,有的人認可。有人為求耳根清凈,主動申請春節加班,試圖避免家人問起婚否的尷尬;有人一想到催婚就心中惴惴、壓力山大,不得不尋求心理醫生的寬慰與治療……
然而,比適婚男女更心焦的是他們的父母。所謂“一人脫單,全家幸福”。
“她不急,我急啊”
年輕人越來越晚婚的現象已成為現實。我們身邊或許都有幾個大學一畢業就喜結良緣的朋友,但總體看,社會的初婚年齡正在變得越來越晚。在一些20歲出頭就抱上孩子的父母看來,這個婚,就得催啊!
在北京著名的相親角,家長們站在公園小徑臺的階上,面前擺著孩子的“相親簡歷”——“有車有房、本地戶口、月薪2萬”。仿佛一個個運作有序的集市上的攤位。寒風料峭中,不少家長兜里揣著孩子的“條件介紹信”,一邊走一邊張望,遇到合適的人就上前攀談。還有的家長推著小車張貼“紅榜”,其上掛著孩子的近照、星座屬相、生辰八字……
王大媽說,戶口和房產是相親角的“硬通貨”。家長都希望孩子結婚后在物質條件上不吃虧。
除了“硬通貨”外,有些相親介紹上還標注著“皮膚好”、“父母有退休金”……
條件標的細,物色起來有效率。
王大媽說,“最怕遇見說什么感覺對就好的人,有次遇見一個30歲出頭的小伙子親自站街物色對象,長相清秀、身材高大、年入20萬,瞬間圍上去不少人,但一聽他要求對象能對上感覺,圍觀的人基本就散去了。”
王大媽來給36歲的女兒物色對象“她不急,我急啊。”
寒風凜冽,室外溫度降至零下1攝氏度,路上行人稀少,但相親角氣氛熱烈,人頭攢動,老人們有一個共同的小目標:爭取年前給孩子找個合適的對象……
“相親讓每個人都成了有故事的人”
王璐是某幼兒園的老師,26歲。今年春節家里準備給她安排幾次相親。然而王璐對此頗為抵制,“不喜歡總被提醒自己是‘剩女’。”
王璐有過一次相親經歷。一家西餐廳,兩人互不相識,話不投機,交談四處碰撞。咖啡仍溫,心卻涼了半截。
“對方張嘴閉嘴家里有幾百萬的,好像我是沖著他家錢去的一樣,飯沒吃完我就走了。”“父母看重他物質條件好,說什么喜不喜歡不重要。但是這樣的婚姻會幸福嗎?總之,我等得起。”她說。
“相親過程中感覺自己就像貨物,被人挑三揀四。對方先看你長相合不合眼,再看身體條件、學歷、收入等條件,還得看有沒有共同話題……”剛步入適婚年齡的高浩坦言,自己曾被相親對象嫌棄胖,然后默默去辦了張健身卡。
“愛情本身不應該是這樣子,如果是,那真叫人懷疑人生。”高浩犯起了嘀咕。
瓜熟蒂落、娶妻生子,“過了這個村就沒了這個店”,多數父母催婚的動機其實很樸素。事業為先、平等為要,“婚姻不是用來將就的”,反對催婚的子女想法其實也并不復雜。
然而,戀愛與否、結婚與否、和誰結婚、何時結婚,每個人對親密關系都值得擁有自己的回答。
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期盼愛不等待、鮮花早開,但年輕一代依然相信愛不將就、清風自來的信念值得堅守。
只要過得真誠、幸福、正直,任何生活方式都可以成為最好的選擇。
主播|崔鑫鈺
作者: 楊翹楚。文章來源:人民日報評論、工人日報。
主編:王會
編輯:郭蔓 張依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