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陽高家堰鎮金盆村通村公路改擴建工程現場,工人們正在施工。 (視界網 杜強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真真 雷巍巍 通訊員 杜強 覃丹
受疫情影響,勞務輸出大縣長陽,外出務工人數減少。來自該縣勞動就業部門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底,全縣外出務工人口約6.7萬人,而往年高峰時這一數據超過10萬人。今年滯留在家的2萬余人中,貧困戶有約5200人。
一人就業,全家脫貧。一人失業,很可能全家返貧。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委副書記危愛民表示,今年2月以來,該縣出臺“組合拳”,多渠道創造崗位,讓出不去的農戶尤其是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鞏固來之不易的脫貧成果,確保農戶不因疫情致貧、返貧。
財政扶貧資金項目:
每10萬元帶一貧困戶務工
5月14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驅車行駛到長陽高家堰鎮金盆村,沿著一條寬闊的水泥路在深山里蜿蜒行進,穿過一條小溪來到山腳下,水泥路戛然而止,上山的路變成只有路基的路坯。
在通村公路改擴建工程現場,村黨支部副書記黃愛豐介紹,山上住著40多戶人家,過去靠摩托車或步行上下山,再過兩個月,他們出行就方便多了。這條路全長5公里,由政府投資78萬元建設,計劃于7月10日完工。
施工現場,七八名工人正忙著拆卸水泥模板,拉線定位、堆砌擋土墻。人群里,57歲的向克成頭戴草帽,揮汗如雨。向克成家住金盆村一組,沒有穩定經濟收入,還要照顧年過九旬的母親,2013年12月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經過幾年奮斗,2018年,向克成一家順利脫貧。
去年,他跟隨一個施工隊在縣外架設高壓線纜,年收入約1.5萬元。受疫情影響,施工隊今年一直沒復工,滯留在家的向克成心急如焚。5月2日,他接到村里通知,來到這一工地,“工錢每天180元,按天結算,還可以兼顧家庭。”向克成喜笑顏開。
長陽縣扶貧辦副主任楊青介紹,縣里對財政扶貧資金項目,按每10萬元帶動1個貧困人口務工就業。為讓該機制落實見效,工程招標時,業主單位與中標單位“約法三章”,把吸納貧困戶就業作為投標的限制性條件。撥付工程款時,施工方還需提供就業的貧困戶花名冊、工資表等,以備比對、核查。
今年,長陽安排工程類財政專項扶貧資金7000萬元左右,計劃帶動645名貧困戶就業,已安排326人就業;199個政府投資項目預計將吸納2300多人就業。
新開發扶貧項目:
公益性崗位3706個
這些天,家住高家堰鎮向日嶺村的向敬臣忙得不可開交。作為村里的中蜂代養人,他先趕到周邊學習、觀摩養蜂技術,又忙著為中蜂進場添置蜂籠等基礎設備。
50歲的向敬臣曾是該村易地扶貧搬遷戶,全家6口人,上有八旬父母,一對兒女分別在宜昌、武漢上大學。為增加收入,向敬臣20年前就開始養蜂,如今已是當地小有名氣的養蜂能手。2018年,向敬臣全家脫貧。
今年4月底,宜昌一家公司以19.6萬元的價格中標當地一扶貧項目,為韋家洲、向日嶺、界嶺、古城4個易地搬遷扶貧點、39戶貧困戶提供195籠中蜂種苗、養殖技術,參與利潤分成。
公司技術顧問胡興國告訴記者,根據以往經驗,中蜂如果直接給貧困戶養,有人因不懂養蜂技術,會造成中蜂大量逃跑或死亡,需要一位經驗豐富的人代其養蜂。根據合同要求,該扶貧項目須帶動2名貧困戶就業,精通養蜂技術的向敬臣被該公司相中。
向敬臣說,與公司簽訂代養合同,明確權責關系,每年根據不同比例利潤分成。向進臣算了筆賬:第一年養蜂能收入4000元左右,明年可把養蜂規模擴大到40箱。
長陽縣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局黨總支副書記高勇介紹,通過扶貧項目帶動,一批農戶走上適合的工作崗位。今年,該縣在原有173個扶貧項目公益性崗位的基礎上,新開發巡河、護林、保潔、護河、路長、光伏發電等公益性崗位3706個,已帶動3500多人就業。
縣內企業:
各顯神通吸納農戶就業
5月16日,龍舟坪鎮津洋口創新產業園區,長陽安品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54歲的鄧士英正忙碌著。
家住津洋口村九組的鄧士英曾是村里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過去,他們一家三口靠種地為生,59歲的丈夫因身體原因不能干重體力活,兒子在武漢上大學,她獨自一人挑起生活的重擔。“現在工資每月兌現,日子越來越有盼頭啦!”鄧士英說,進入安品源電子公司上班后,她每個月能掙2000多元。
總部位于深圳的安品源電子公司,2012年落戶長陽,是一家從事變壓器電感元器件生產企業。總經理徐云豐介紹,為減輕疫情對企業的影響,長陽及時出臺相關扶持政策“救企”。該公司把政府減免的近30萬元房屋租金全部用于擴大生產規模,吸納更多的貧困勞動力到廠上班。今年公司已招工70人,新的扶貧車間正在建設中,投產后還將吸納近百人就業。
長陽美集集商貿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紡織服裝加工企業。疫情發生后,該公司擴大經營范圍,為一家醫療企業代工生產一次性醫用口罩。4月15日,企業正式投產后,日產口罩近40萬片。負責人劉朝軍告訴記者,前期該公司已招聘100多名當地人進廠上班,后期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對工人的需求量還會逐漸增加。
隨著復工復產步入正軌,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深挖內部潛力,正在成為吸納當地農戶就業的蓄水池。據統計,今年以來,長陽24家規上企業累計新增310人就業。
穩就業就是保民生。危愛民表示,今年以來,該縣通過公益性崗位新開發一批、項目建設吸納一批、縣內企業帶動一批、組織勞務輸出轉移一批、新型經營主體帶動一批,帶動當農戶尤其是貧困戶穩就業、促增收,讓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不少。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