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源網絡
讀完《正面管教》,我記下了幾條養育孩子的原則。所有要對孩子童年負責的大人,都需要知道這些事:
01
不介入孩子之間的沖突
我出生在一個多子女家庭,我和妹妹只隔了兩歲,所以經常會有摩擦。
而我父母處理我們姐妹矛盾的唯一方式就是“大的讓小的”,所以無論對錯,挨罵的總是我。也因此,妹妹特別喜歡搗亂、把我惹怒,然后告狀,甚至栽贓我,利用父母來對付我。
所以在家很多年,我體驗最多的情緒是怨恨、無助、委屈。
父母的介入會協助孩子把打架和吵架作為尋求關注、爭奪權力或報復的方式。
面對孩子間的矛盾,父母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置身事外,相信孩子能自己解決,同時教給他們解決問題的辦法。除非孩子可能會對彼此造成嚴重的傷害,否則絕不介入。
02
把犯錯誤當成學習的好機會
很多人小時候犯錯誤,會受到訓斥。從父母和老師那里得到:愚蠢、無能、壞蛋的評價。
《正面管教》里說:“我們究竟是從哪里得到這么一個荒誕的觀念,認定若想要孩子做得更好,就先讓他感覺更糟?”
有些人覺得,不吃點苦頭,付出點代價,孩子永遠不會做得更好。
但是,人不是一定要在受傷后才能有收獲的。為錯誤感到羞愧不是重點,從錯誤中學習,避免再犯才是建設性的。
因為錯誤而懲罰、謾罵、貶低和羞辱,是聚焦已經發生的事,而從錯誤中學習,是關心 “以后怎樣才能更好”。
03
不要替孩子做他能做的事
今年回老家,我見到一個親戚家的5歲小女孩。我幫她盛好飯,可是她不肯拿起勺子吃。她說:“我不會。”我試著說服她,她卻把手背到身后,等著別人來喂飯。
她不是不會,只是長到這么大的每一口飯都是喂的,所以主觀地認為自己不會,也學不會。
為了做得更快更好,大人就替孩子做了,卻剝奪了孩子學習的機會。
雖然孩子最后能學會穿衣吃飯,但他們會養成弱者思維,習慣于等別人幫忙把事情做好。遇到逆境,他們不會主動解決問題、改善現狀,而是站在原地,等待被救。
04
不在生氣時解決問題
父母被負面情緒支配時,無法耐心溝通,可能給到孩子懲罰、責備、羞辱、大吼大叫,事后又后悔自己傷害了孩子。
而孩子被負面情緒支配的時候,聽不進去說教,表現出疏遠、敵意。
冷靜下來,做情緒的撤出,要進行“積極的暫停”。
首先,和孩子解釋“冷靜期”,在解決沖突之前,讓每個人的感覺好起來是很重要的。
然后,讓孩子布置自己的“暫停區”,布置成能讓他們心情好轉以便做得更好的小地方。
冷靜后,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或者做出彌補。
這樣除了能處理好當下的問題,還能幫助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05
決定你要做什么,而不是孩子要做什么
管教孩子時,最難的是你要他做什么,他卻跟你對著干。很多父母被逼得沒辦法,會用毆打、辱罵、威脅、孤立等糟糕的方式逼迫孩子就范。
《正面管教》提供了一個原則:決定你要做什么,而不是孩子要做什么。
書里有個案例,媽媽要求孩子們把臟衣服放進洗衣籃,而不是扔在地上,可是說了很多次都沒有用。所以媽媽就宣布只洗洗衣籃里的臟衣服,不洗地上的臟衣服。
孩子可能會對新的規定作出試探,比如寧愿穿臟衣服也不把衣服放進洗衣籃。
這時,父母不要忍不住干預和說教,也不要忍不住妥協,一定要堅持自己的計劃,說到做到。
度過試探期和適應期,孩子們很快就會從后果中學會怎么做。
我希望用這種和善而堅定的方式養大我的孩子,讓她將來想到自己的原生家庭的時候,內心被愛包圍。

主播|香菜
作者:李小墨,前海南特區報記者, 暢銷書《請停止無效社交》作者。微信公眾號:深夜書桌(ID:shenyeshuzhuo),相信一個人的閱讀史,往往就是他的精神成長史和能力發育史。每看完一本書,寫篇干貨讀書筆記,每個月,一份高質量書單。不賣劣質雞湯,不說正確的廢話。歡迎關注,轉載請聯系作者。
主編:王會
編輯:郭蔓

東湖夜讀欄目有償招募主播/文稿
如果你熱愛朗讀、有聲音特長、愿意分享
留言告訴我們,荊楚網為你提供展示平臺
如果您有夢想、有情懷、有故事
我們也期待你的來稿
小編微信:zy895859058
投稿郵箱:895859058@qq.com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