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體外人工心臟隨時可能停擺在日本的山東姑娘命如懸絲
跨國生命接力 女孩來漢重獲“心”生
“我沒想到自己還有機會回來。”昨日,24歲的山東女孩玲玲(化名)躺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的ICU病房,回想自己一路驚心動魄的搶救經歷,感到萬分幸運,又有些心有余悸。
玲玲在日本工作時,因藥物過敏突發嚴重心力衰竭,只能依靠兩臺體外“人工心臟”艱難維持生命,唯一的出路是回國進行心臟移植。但疫情將原本1月底進行的轉運計劃打亂,而“人工心臟”已使用10個月,再不及時手術,她生命危在旦夕。

玲玲在轉運的飛機上信心十足
6月12日,在中日兩國醫療團隊的精心準備下,協和醫院轉運團隊飛赴名古屋將玲玲平穩接回,并在6月25日成功進行了手術。
生命垂危
女孩依賴人工心臟續命

醫生在飛機上監護玲玲的身體指標
玲玲家在山東威海,兩年前她以實習生的身份,前往日本愛知縣一家電子設備制造企業工作。其間,玲玲服用了治療粉刺的藥幾個月,沒想到突然發燒、全身出紅斑。日本醫生判斷,嚴重的藥物過敏引發她腎功能、心肌功能損傷。
去年5月,玲玲轉入名古屋的藤田醫科大學醫院治療,病情一度急轉直下:血液循環系統功能接近喪失,突然昏迷失去意識,生命告危。
藤田醫科大學醫院組建醫療小組,確診玲玲是“巨細胞性心肌炎”,這意味著她心臟幾近衰竭,隨時會發生驟停。去年9月,該院心臟血管外科教授高味良行主刀,為玲玲加裝了一臺體外“人工心臟”,以此代替心臟泵血,這也是重癥心衰患者救命的有效手段。
沒想到,玲玲的病情仍在加重,單個人工心臟難以負荷全身血液循環。僅過了數日,專家再次上陣,又加裝了第二臺人工心臟。陪在日本的玲玲媽媽心疼地說,女兒的心臟上連接了4根管道至體外,全身性感染、血栓、出血等并發癥的風險很大。
遺憾的是,玲玲的心臟功能沒有任何恢復的跡象,且心肌廣泛纖維化。日本專家判斷,她的心臟功能已無法逆轉,必須盡早接受心臟移植手術。但受限于日本的相關政策條件,她只能回國接受心臟移植手術。
多方相助
跨國轉運開啟重生希望

出機艙后,玲玲和人工心臟一起被抬上救護車
女兒命懸一線,父母心急如焚。玲玲的媽媽在日本陪女兒治病,爸爸忙著在國內四處奔走。
今年1月,玲玲爸爸輾轉來到武漢協和醫院,向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國教授求助。中日雙方專家反復溝通,一致商定,1月下旬送她回國手術換心。
但大家都沒料到,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亂了計劃,原定于1月24日從日本飛往武漢的航班取消。董念國教授多方打探,嘗試飛往長沙后再用救護車轉運返漢,但當時疫情來勢洶洶,這些無法實施。
“希望突然破滅,只有深深的無力感。”玲玲媽媽說。這一等,玲玲只能在日本維持治療。
董念國一直記掛著玲玲,由于兩臺人工心臟都有使用期限,拖得越久,出現致命并發癥的幾率就越大。
果不其然,玲玲感染、出血、腦梗等問題接連出現,危機重重。“人工心臟維持這么久,已經是奇跡,再拖下去可能就沒希望了。”董念國說。
今年3月,一場跨國轉運再次啟動。中日兩國相關部門共同努力,中國南方航空公司及機場安檢、公安、公路交通共同協助,為玲玲回國救治的綠色通道逐步打通。
經民航總局批準,航班于6月12日從武漢天河機場出發,降至日本名古屋機場。媽媽將這一好消息告訴玲玲,一家人又重新燃起希望。
反復演練
確保轉運過程萬無一失
跨國轉運耗時長、環節多,協和醫院專家團隊面臨前所未有的難題。
為了平穩轉運,協和醫院心外科團隊成立專班,與日本藤田醫科大學醫院反復溝通病情的同時,精心安排、籌備轉運細節,楚天都市報記者見證了全程。
負責轉運的心外科副主任醫師胡行健說,人工心臟萬萬不能斷電,一旦出現差池,就等于心臟停跳。而且,兩臺人工心臟“塊頭大”,和身體連接的管道僅有1米長,如何連人帶機器上飛機?機上空間狹小,發生意外怎么搶救?這些問題他們都要提前考慮。
胡行健說,患者和人工心臟在狹窄的機艙中如何安置,他們設計了3個版本,經過實地演習,最終才定下方案——玲玲坐在第一排,兩臺人工心臟并排放在隔壁座位上。為了騰出搶救空間,航空公司放倒三排座椅靠背,方便擔架固定。
其次,人工心臟持續、穩定供電也是難點。為了路上萬無一失,協和醫院心外科副主任醫師李平自備了兩臺人工心臟,以免電功率轉換時日方機器不匹配,此外還有2套電池。記者看到,光電池重量就達250公斤,另還有5大箱急救藥品、設備。
第三是氧氣供應。飛行期間,玲玲如果出現突發狀況,需保證足夠的供氧,而飛機原有裝置無法滿足醫療高流量供氧需求,胡行健反復溝通,獲特批足量氧氣上機。
擔心轉運途中隨時有突發意外的可能,航班還在沿線暫定了5個備降點。6月,中日兩家醫院各自進行了實戰模擬。記者通過玲玲媽媽拍攝的視頻看到,日本醫療團隊帶著玲玲熟悉轉運路線,從病房到上、下救護車,再到上飛機,嚴格計算時間。武漢這邊的模擬,“玲玲”由協和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王慧華護士長扮演,以預判一路可能發生的所有情況,保證轉運萬無一失。
跨國接力
安全護送女孩抵達武漢
一切準備就緒,只等轉運啟動,中日專家與時間賽跑,守護玲玲安全回國。
6月12日早上6時,本報記者隨胡行健、張菁、李平、王慧華4位醫護人員趕至武漢天河機場。在多部門配合下,他們順利通過海關、邊檢等環節,并完成轉運前的最后檢查及準備工作。
9時許,飛機起飛,北京時間12時30分,抵達名古屋中部國際機場。此時,當地天氣轉晴,玲玲在名古屋醫療團隊護送下從醫院出發,1小時后抵達機場停機坪。
玲玲坐著輪椅,借助升降機登機。李平說,當人工心臟插頭接通電源,機器運轉平穩,在場所有人長松一口氣。隨后,醫務人員固定好心臟泵管道,并與日方完成最后的確認及對接工作。
14時30分,身在武漢的董念國教授與轉運團隊視頻連線,再一次評估患者病情后表示,“請立刻轉運!”玲玲正式開啟回國之旅,日方工作人員一路揮手告別。
北京時間15時,航班從名古屋出發返航。考慮到機上溫度較低,王慧華護士長準備了熱水袋為管道保溫,保證血液循環更順暢。
胡行健回憶,飛行45分鐘后,日方得知玲玲安好,醫務人員才返回醫院。與此同時,協和醫院第二班次醫療隊出發,在天河機場待命。
當日18時27分,飛機平穩降落天河機場,由于備用電源使用時間有限,需盡快抵達醫院。一行人迅速完成入關、核酸檢測等手續后,小心地抬著玲玲及人工心臟至救護車上,一路疾奔,20時順利抵達協和醫院,董念國教授立馬給玲玲進行身體評估。
幸運的是,這場轉運趕在武漢的暴風雨來臨前順利完成,否則意外風險大大增加。見到玲玲平安到達,董念國教授牽掛了半年的心總算放下來,玲玲也感慨道:“我終于回來了。”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