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湖北省麻城市黃土崗鎮伍家河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搬遷群眾在田間澆水(8月5日攝)。(新華社發)
“十三五”時期,國家下達湖北省易地扶貧搬遷規模數為88.23萬人。截至今年6月底,湖北全省完成“交鑰匙”工程,搬遷群眾全部住進新房。貧困戶搬離了窮山與僻壤,是否搬來了安居與希望?近日,記者探訪了湖北多處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
搬進新居,更要樂業
“搬到新家,算是搬到景區了,環境好,又有工作收入?!眲⒉龂锌卣f。在麻城市黃土崗鎮伍家河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像劉昌國一樣,74戶搬遷群眾只要有勞動能力的都在菊園找到了工作。
黃土崗鎮黨委書記李小雄介紹,鎮上選擇交通便利、靠近產業園區、景區的地段作為安置點,就是要解決搬遷群眾后續脫貧發展問題。
記者從湖北省易地扶貧搬遷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全省搬遷選址采用靠近中心村、靠近生態旅游區、靠近產業園區、靠近集鎮、靠近城區的“五靠近”集中安置方式。全省搬遷人口中進城進鎮的達到6.48萬戶21.11萬人。
走進黃岡市紅安縣城關鎮竹林新村,這里儼然不再是“村”,而是一個嶄新的城市社區。一棟棟荊楚風格的住宅樓錯落有致,購物廣場、幼兒園、衛生院等網點配套齊全。走進小區,廣場、路燈、健身器材應有盡有。竹林新村的搬遷貧困戶,戶戶對接了扶貧產業,達到了“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標準。
目前,湖北全省集中安置區已發展形成了農林、養殖、旅游、手工、光伏等特色產業,安置區內有勞動能力的搬遷戶均有一種以上穩定收入來源,99.32%的搬遷群眾已經實現脫貧。
讓搬遷群眾住得放心、安心、舒心
確保安置點的質量安全,才能讓搬遷群眾住得放心、安心、舒心。
今年6月以來,為將洪澇災害對安置點的影響降到最低,湖北加強對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和分散安置房屋的日常巡查,對全省已排查出的隱患點進行復查復核,對在建的補短板項目和扶貧車間、其他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項目進行安全管理。目前,全省10359個安置點經受住了嚴重洪澇災害的考驗。
“安置點成立了新的社區,設了環境衛生組、治安保衛組、糾紛調處組、互幫互助組和紅白理事會,每棟樓推選出一位樓長,每名黨員聯系一棟樓,有鎮干部專職管理社區。”咸寧市崇陽縣路口鎮宜民佳苑黨支部書記吳漢良說,來自4個高山自然村的306戶村民搬遷新居后,住進新房子,過上好日子,有了新組織,正在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
目前,湖北25個需新設置群眾自治單元的中、大型安置點均已配齊了自治組織或臨時管理機構,新成立了958個村(居)民小組。
信心足了,小康近了
“還完了十幾萬元的欠債,還有一些存款,受疫情影響,我們轉型改養能繁母豬。”5年時間,從貧困戶到脫貧戶、“領頭羊”,咸寧市通山縣南林橋鎮石門村新屋畈安置點的夏雄偉感慨萬千。下一步,他打算適度擴大養殖規模,利用豬糞進行生態種植。
搬遷是手段,脫貧是目的。湖北積極謀劃穩住搬遷群眾發展后續動力,各地不斷積極探索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與高效農業有效銜接,深化鄉村振興農業發展,帶動區域鄉村產業壯大。房縣黃酒村、鄖陽龍韻新村、王英鎮新屋村……安置點后續扶持與鄉村振興統籌結合的“明星村”正呈群星現象。
“下一步,湖北將切實提高易返貧搬遷人口、邊緣搬遷人口和相對低收入搬遷人口的收入水平,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可發展、能致富?!焙笔∫椎胤鲐毎徇w領導小組有關負責人表示,湖北還將引導搬遷群眾轉變思想觀念,更新生活習慣和生產方式,逐步適應新環境,融入新生活。
(據新華社武漢8月24日電)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