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汛以來,貴州各地迅速行動,妥善解決受災群眾特別是受災貧困群眾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困難,持續跟進幫扶措施,確保災情期間受災貧困群眾基本生活有保障。
省扶貧辦采取省、市、縣三級聯動方式,及時了解掌握全省貧困人口受災情況,建立工作臺賬;安排省級財政專項扶貧生產發展救災資金3700萬下達到受災較為嚴重的從江、正安、羅甸等17個縣。同時,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工作聯系和會商,在貴州扶貧云開發災情登記平臺,組織各地認真核實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產業發展、就業等受災情況,開展實時統計監測調度。全省無因災致貧、返貧人員,返貧、致貧風險總體可控。
在核災過程中,貴州省認識到易地扶貧搬遷、農村產業革命對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降低災害帶來的影響發揮了積極作用。
以自然村寨整體搬遷為主 堅持城鎮化集中安置
堅持以自然村寨整體搬遷為主、堅持城鎮化集中安置有力保障了群眾生命安全。災情發生以來,全省946個集中安置點均未受災害影響,均未出現發生人員傷亡。通過易地扶貧搬遷的方式,將原地質災害易發地區群眾搬遷至城鎮集中安置,強化后續扶持“五個體系”建設,既保障了搬遷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還幫助他們實現脫貧致富。
推廣“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組織方式
“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組織方式降低了災害對貧困群眾的影響。通過全面推廣“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組織方式,形成緊密相連的產業發展共同體,在應對自然災害時,公司和合作社承擔了大部分損失,對農戶個體的影響有效減少,有力保障了貧困群眾基本收益。如,息烽縣巨豐生態農業產業公司280多畝蔬菜受災,但貧困群眾的固定流轉收入,務工收入沒有減少,相反還通過開展災后補種額外增加了務工收入。
推廣普及農業保險
農業保險的推廣普及增強了貧困群眾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隨著農村產業革命向縱深推進,為保障貧困群眾基本收益,貴州各地在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基礎上,結合實際開發了多種農業保險品種。如,黔西南州設立的“農調扶貧險”,主要針對種植和市場風險,涉及全州種植規模較大的11個經濟作物品種,2020年承保面積43.95萬畝,截至7月1日,已賠付金額1038萬元,本次農作物受災情況已啟動理賠程序。含其他農業保險在內,黔西南州農作物保險累計承保面積93.74萬畝,累計賠付金額2022萬元。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