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特別是進入主汛期后,重慶接連出現8次區域性暴雨天氣過程,局地暴雨多發且強度大,連續強降雨過程導致山洪暴發,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頻發,截至7月29日,全市有扶貧開發工作任務的33個區縣均不同程度受災,受災貧困村近千個,受災貧困戶近萬人。重慶市積極采取措施應對災情,切實防止因災致貧返貧。
一、高度重視,快速反應部署
災情發生后,重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要求各地各部門認真開展搶險救災工作,確保受災群眾基本生活,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始終把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把措施提升一級,把工作搶先一步,全力以赴打好防汛救災主動戰,確保全市安全度汛。
二、啟動預案,加強災情管理
根據《重慶市自然災害救助預案》規定,重慶市于分別于6月12日、6月23日、7月2日、7月16日4次啟動市級Ⅳ級救災應急響應。市政府調集數百名消防救援人員、安能集團專業搶險人員和沖鋒舟、挖掘機投入救災搶險工作。全市各級各部門嚴格應急值守,落實國家《自然災害情況統計調查制度》規定,全程跟蹤雨情、水情、工情、災情,在第一時間報送災情,認真匯總、統計、審核、評估災情信息。7月1日,第一時間轉發《國務院扶貧辦關于及時防范化解因洪澇地質災害等返貧致貧風險的通知》(渝扶辦發〔2020〕45號),指導各區縣發揮扶貧監測和幫扶在救災防災工作中的作用。
三、緊急救災,調集物資救助
為防止因災致貧、因災返貧,擬對受災的原14個國家級貧困區縣和4個市級貧困區縣增加資金補助。按照《重慶自然災害救助指導標準》,緊急轉移安置、需緊急生活救助、過渡期生活救助每人每天20元,因災倒塌和嚴重損壞房屋每間5000元,因災遇難人員每人16000元給予家屬一次性撫慰。另外,全市緊急調運帳篷頂、棉被床、折疊床、應急燈、雨衣以及大量飲用水、方便食品等救災物資支援災區。
四、精準救災,嚴防返貧致貧
7月18日,重慶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關于進一步做好防汛救災中精準扶貧工作的通知》(渝扶組辦發〔2020〕71號),動態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問題,最大限度降低建檔立卡貧困戶和貧困地區的損失,切實防止因災致貧返貧。一是抓好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強化防貧返貧動態監測預警體系,開展隱患排查,對可能發生返貧致貧的農戶,及時納入監測系統,采取針對性措施幫扶,發現一戶,監測一戶,幫扶一戶。二是確保基本生活。籌措補助資金,調撥救災物資,盡快幫助受災貧困戶解決實際困難,確保受災貧困戶得到妥善安置,有飯吃、有衣穿、有病及時治療、子女不因災輟學,基本生活有保障。如:綦江區提高臨時救助標準至2000元,24小時內對因災收入嚴重受影響、房屋受威脅的6戶貧困戶落實臨時救助1.2萬元。巫溪縣徐家鎮順陽村3社貧困戶鄒云超一家遭遇洪災,巫巴兔養殖圈舍、住房等被沖毀,巫溪縣多方籌集確保其基本生活,安排公益崗位1個,臨時救助5000元,落實低保2人,精準脫貧保農房保險賠付3.5萬元。三是確保住房安全。通過投親靠友、集體房安置、臨時租房等先行落實過渡性安置措施,確保貧困戶不住危房。積極將貧困戶和邊緣戶妥善安置到安全住房,且對受災房屋優先納入農村危房改造計劃進行維修整治。四是確保飲水安全。組織相關部門對貧困群眾飲水安全相關設施受損情況進行全面核查,抓緊修復因災損壞損毀的飲水設施設備,盡快恢復貧困戶飲水保障。同時,采取臨時送水等措施,優先解決過渡期間貧困戶飲水安全問題。
五、加大投入,組織災后恢復重建
支持各區縣統籌安排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和各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加大支持力度,做實做細防災減災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中精準扶貧各項工作。集中力量搶修受災貧困地區扶貧基礎設施,為貧困地區生產生活秩序恢復創造必要條件。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大公益性崗位等穩崗就業支持力度,傾斜支持貧困戶災后恢復生產,將災情對貧困人口的影響降到最低。如:開州區漢豐街道出動挖掘機6臺次,運輸車輛11輛,搶修塌方道路9處約7.5千米,阻斷紅光社區漢豐互通損下險情路段1.6公里,修復沖毀供飲管道31處。重慶市積極協調財政部門,加強資金保障,支持區縣開展災后重建,指導區縣動態優化脫貧攻堅項目庫,及時將應對災情的扶貧項目納入項目庫,幫助貧困人口恢復生產生活,將災情對貧困人口的影響降到最低,全力確保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如渝北區已緊急協調本級財力安排救災資金60萬元,用于因戶施策解決貧困戶受災問題。
六、督促理賠,落實扶貧保險保障
切實發揮“精準脫貧保”“防貧與返貧保險”“扶貧產業保險”等政策性扶貧保險的作用,督促協調各承保機構及時開展貧困戶災情定損定補和理賠服務工作,確保應賠盡賠,進一步發揮政策性扶貧保險的救急救難作用,有效降低了受災貧困戶經濟負擔。
七、加強預警,實時監測準備
全區建立“四重”網格員定人定點對水庫、河流及地質災害易發點等重點區域進行全領域巡邏,對建卡貧困對象、邊緣戶、低保戶、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等重點人員進行全覆蓋檢查。全區密切監視雨情、汛情及其發展變化,預警信息平臺、手機短信、工作QQ與微信群等第一時間發布災害預警信息,應急救援隊隨時待命,做好24小時應急救援準備,有效保障貧困對象生命財產安全。如:綦江區組建21支檢查摸排隊,啟動動態監測機制,對洪災后貧困戶及涉貧基礎設施受損情況進行定期摸排檢查。強化預警信息發布,通過手機短信等方式發布“強降雨天氣預警信息”50余萬條。開州區白橋鎮成立8個防汛救災工作小組,對轄區內重點河段、水庫、地災點、溝渠進行檢查,發現小型塌方、路面塌陷、邊溝堵塞等情況及時上報,設置警示標志362處,督促隱患整改落實。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