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市仙女山路(墨水湖北路—四新南路)建成通車。

高架橋梁底下的人行天橋。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 趙秀琳 通訊員隋業輝、陳嘉倫 )12月22日,歷經3年的建設,由中交二航局和漢陽市政共同承建的武漢市仙女山路(墨水湖北路—四新南路)項目(以下稱“仙女山路項目”)建成通車。
仙女山路位于武漢市漢陽區,項目于2017年正式開工建設,線路全長3.026公里,規劃為城市一級主干路,北起墨水湖北路,南至四新南路,是江漢六橋與楊泗港長江大橋的連接通道。仙女山路按城市主干路標準建設,為雙向六車道,局部加寬段為雙向八車道,設計速度每小時60公里,地面輔道設計速度每小時40公里。
武漢仙女山路的建成通車,加快了武漢市主城快速路網骨架體系的構建,有助于緩解中心城區交通壓力,改善區域交通條件,成為對武漢市“環射成網、循環互通”骨架路網系統的有效補充和完善。
記者乘車經過高架橋,兩側龍陽湖的美麗風光盡收眼底。
“我們在高架橋下修建了一條420米長的湖中人行景觀橋,上層行車,下層行人。這是武漢市唯一一座建設在高架橋梁底下的人行天橋,在保證交通通暢同時,方便市民欣賞龍陽湖的景觀。”中交二航局項目負責人羅柳介紹。
據介紹,仙女山路涵蓋了道路、橋梁、排水、電氣、交通、綠化等內容,工期短、任務重。此外,項目建設范圍內包含數量眾多的藕塘、魚塘和湖區。羅柳說:“很多地方土壤含水量大,挖掘機一挖下去全是黑色的淤泥土,在這種地質條件下施工,就相當于在‘豆腐塊’上建設公路。”
為了攻克這一難題,中交二航局成立攻關小組,經過數十次的反復討論研究,參考了30余篇相關技術研究論文及方案,最終找到了符合項目實際的提高地基承載力的方法。中交二航局項目部選定了“置換法”來提高地基承載力,將淤泥土挖出,填充硬質土壤后再壓實,在此基礎上進行樁基施工,大大提高了地基承載力。
同時,中交二航局項目部還與多家研究所共同研發了“穩定土擠壓固化樁”技術,利用廢棄土、建筑垃圾、毛渣料等,添加水泥攪拌,專用擠壓機壓制成型,吊裝進入軟土地基內,然后再灌漿,以此來替代目前常用的軟基處理方法,提高軟質地基承載力。該工法不僅具有價格低廉、施工速度快、質量可控等特點,更能將建筑廢棄土進行回收再利用,減少施工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