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劉陽 楊華琳)2月24日,全省民政工作視頻座談會在湖北省民政廳召開。武漢、宜昌、十堰等7個市、縣民政局代表通過視頻會議對2020年度工作進行了回顧,對經驗做法作了分享交流。
宜昌:精準施策,激發社區治理新活力
2020年,宜昌市民政局為保障城市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先后出臺了《宜昌市城市社區工作者管理辦法》《宜昌市城區社區工作者薪酬指導意見》等6個文件,對城市社區工作者薪酬按“四崗十八級”落實套改,改革后人均薪酬達到上年度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工資的1.07倍。還掛牌成立宜昌市社區學院,打造社區工作者隊伍實訓基地,開展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專題培訓1500余人次。
同時,不斷推進社區治理創新,打造“雙基強化、三治融合”基層社會治理品牌,以家庭戶為單元,探索家庭文明誠信檔案建設,制定文明誠信褒獎機制和違法失信行為懲戒機制,將鄰里融洽、誠實守信等納入個人信用;創新村規民約積分制管理,并與群眾表彰獎勵、村級集體經濟分紅掛勾,著力提升村規民約的激勵性和約束力。
此外,對全市12類6.6萬名困難對象落實監護和關愛包保兩個責任,通過“敲門行動”“幸福使者”行動,對獨居老人、留守老人、留守兒童開展入戶遍訪,解決群眾訴求5300多項,探索創建“夷陵一家親”“枝江14580”等基層社區治理與服務品牌,落實“五方聯動”“八步辦結”模式,全面提升治理與服務深度融合力。
十堰:體恤民情,全力完成兜底脫貧重任
為確保困難群眾生活有照料、安全有保障,十堰市民政局2020年制定落實“1+6”救助政策包,在落實各類救助政策基礎上,公布救助熱線、落實抗疫生活物資補貼、發放防疫“大禮包”、兌現物價補貼、對滯留遇困人員及時救助、對孤兒及“三留守”等人員“一對一”包保救助,共發放各類救助資金12.03億元。
同時,十堰市民政局扎實開展兜底脫貧行動、兜底保障“回頭看”和農村低保專項治理等工作,堅決做到“應保盡保、不落一人”,每月核對救助信息,全年核對35萬人次,4.75萬條預警信息全部復核整改到位;重點排查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和返貧人員,動態、及時納入保障1.02萬人;發揮慈善和社會力量助力脫貧攻堅作用,籌措發放慈善資金3.17億元,全市199家社會組織給予扶貧幫困資金1.06億元,惠及困難群眾15.8萬人次。
孝感:破解難題,樹立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典型
為破解統籌推進難題,孝感市不斷完善政策聯動機制,形成“1+N”配套政策體系,加強農村中小學寄宿設施、兒童之家、校外活動場所建設。市普法辦將留守兒童法治教育列為年度“法治孝感”目標考核指標,市民政局將留守兒童關愛工作納入年度民政綜合評估的重要內容。
針對基層兒童工作隊薄弱的問題,市政府率先建立激勵機制,加強兒童主任待遇保障,所屬縣級政府采取購買服務的方式,結合兒童主任的工作內容和任務完成情況,定額支付100-200元通訊、交通等費用。統籌兒童主任的初任培訓、集中培訓和履職考核,做到非培訓不上崗、考核不過關不履職。同時,開展留守兒童動態摸排,為每名留守兒童建立基本信息卡、家校聯系卡、幫扶包保卡、成長記錄卡和一個檔案。
同時,孝感在全市中小學(幼兒園)建立親情電話室、視頻對話室、心理輔導室、興趣培養室。結合精準扶貧、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利用閑置資產,建成126家示范性“兒童之家”,實現鄉鎮全覆蓋。
除了上述地方以外,武漢市民政局、荊門市民政局通過視頻會議對全年民政工作進行總結,谷城縣民政局、公安縣民政局分別針對深化殯葬改革、提升養老服務質量進行經驗分享。
湖北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柳望春表示,下一步,全省民政系統需進一步明確目標任務,增強民政工作任務感、使命感,深化民政服務改革創新,加快推進民政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全省通辦、一事聯辦,在“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新征程中作出更大貢獻。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