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網上熱傳《河南一地發現千年糧倉,存儲量驚人,倉內食物千年不腐》文章,文章稱:2004年河南洛陽一家輪胎公司在搬遷的過程中,無意間發現了疑似古代用于存儲貨物的倉窖,專家判定此次倉窖遺址有可能就是著名的隋代回洛倉。在這座一千多年前的糧倉中發現287座倉窖,儲量非常驚人,同時還在160號倉窖中專家還發現了部分糧食,這些糧食表面看上去并沒有腐爛的跡象,專家將這些糧食送到了當地農業部門進行培育,后來的結果讓人們大吃一驚,這些千年前的糧食谷物竟結出了谷穗。

網傳消息截圖
這是真的嗎?

網傳文章截圖
河南文物局科普:回洛倉是隋代大運河沿線的大型國家性漕倉之一,具有完整的倉城格局和眾多倉窖遺址,全面反映了隋代漕運糧食儲藏的情況,是隋代大運河漕運情況的實物見證。
2007年,洛陽日報《洛陽市東北郊瀍河鄉發掘隋代回洛倉遺址》文章介紹:我市考古工作者對市區東北郊瀍河鄉小李村附近發現的一處古代大型倉窖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初步推斷這處倉窖為著名的隋代回洛倉。市文物工作隊對編號為C56、C63和C64的3座倉窖進行了發掘3座窖內均未發現糧食朽痕。
據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陽隋代回洛倉遺址2012~2013年考古勘探發掘簡報》描述:倉窖內未發現糧食朽痕,根據對倉窖底部采集的土樣進行浮選和進行植硅石檢測,目前僅鑒定143號倉窖存儲的糧食品種為單一的“黍”,其他3座倉窖內存儲的糧食品種,還有待今后經相關的儀器檢測后確定。
另外,官方部門以及權威媒體都沒有“回洛倉倉內食物千年不腐”的相關消息。
可見,網傳“回洛倉倉內食物千年不腐”系不實消息!
另據洛陽日報《含嘉倉:儲藏九州租粟 谷粒千年分明》闡述:在被發現的糧窖中,除160號窖內保存著一窖完整的糧食外,其余全為空窖。而這一窖糧食足以令世人驚嘆:被發掘時,窖里的糧食粒粒分明,有的呈棕色,有的發黃。考古工作者利用儀器檢測,發現這些糧食顆粒48%被碳化,52%是有機物。人們在糧窖的木板縫隙中發現的谷子樣顆粒,竟在取出的第二天發芽。
“2004年河南洛陽一家輪胎公司在搬遷”講述的是洛陽隋代回洛倉遺址,而“160號倉窖中專家還發現了部分糧食”講述的是含嘉倉。回洛倉遺址、含嘉倉雖然都是在河南洛陽,但是卻是在不同的地方。谷子樣顆粒第二天發芽只是個例,并不能夸張擴大到“倉內食物千年不腐”。
綜上所述,網傳文章系七拼八湊而來,為吸引眼球,夸大事實,不能信。

網傳文章截圖
網絡辟謠舉報平臺提醒:面對網絡上紛繁復雜的信息,廣大網民要理性對待,要提高自我科學素養學會辨識信息的真偽,不要盲目轉發,避免被不實信息所蒙騙。(林錦星)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