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全省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武昌洪山禮堂舉行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陳倩 向瑩 攝影: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梅濤
4月13日下午,全省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隆重舉行。省委書記應勇出席會議并鄭重宣告,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經過全省上下艱苦卓絕的持續奮斗,我省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全省581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37個貧困縣全部摘帽,4821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如期兌現向黨中央立下的“軍令狀”、向全省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書寫了中國減貧奇跡的荊楚篇章。這是英雄的湖北人民創造的又一偉大壯舉,是屬于全省人民的共同光榮!
應勇強調,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后,“三農”工作重心歷史性地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大力弘揚“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準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的脫貧攻堅精神,乘勢而上、再接再厲、接續奮斗,在新的起點上推進脫貧地區發展和群眾生活改善,確保脫貧不返貧、振興不掉隊,帶領全省人民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剛在“戰貧”的攻堅戰中取得勝利的先進代表們紛紛表示,將滿懷信心踏上鄉村振興的新戰場。
腳上的襪子就是鄖陽脫貧的見證
胸前佩戴大紅花,手捧全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的獎狀,十堰市鄖陽區扶貧辦主任秦子胤想得更多的是自己的責任。他說,鄖陽區共有16萬多貧困人口,脫貧攻堅的任務很重。作為扶貧干部,他們把發展產業放在重中之重。香菇和襪子是鄖陽的兩大特產。香菇的種植面積達到了3.5萬畝,襪子的生產機械已有5000多臺套,每天的產量可以達到80萬雙。他說:“我腳上穿的襪子就是鄖陽造的。”
在發展產業的同時,鄖陽還通過易地搬遷,將條件艱苦地區的貧困居民搬遷到自然條件較好,配套設施較完善的地方,擁有了較廣闊的發展空間。秦子胤介紹,青龍泉社區是湖北省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集中鄖陽區18個鄉鎮4200余戶、1.5萬余名易遷人口。搬遷到這里的貧困戶,社區引進的配套產業和企業就在家門口,出門就可以實現就業,和城里人一樣住樓房,幸福指數大大提升。現在鄖陽的脫貧村,不僅生產生活、農村面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群眾面貌也煥然一新,都發自內心感謝黨的好政策。
秦子胤說,回去之后,不僅要鞏固脫貧攻堅的成果,更要把鄉村振興工作抓起來,搞好產業發展,抓好鄉村建設,推進以縣城為中心的城鄉融合發展。
“高中低”產業布局讓山村更興旺
巴東縣金果坪鄉長沖村幫扶工作隊第一書記、隊長朱兵說,脫貧攻堅給長沖村帶來的變化是巨大的,以前村里只有一條主路,年久失修,破損嚴重。現在水泥路通到了各村組,家家戶戶都有了砂石路。以前天旱的時候老百姓要走很遠的山路去找水吃,現在投資近千萬修建的水廠,不僅解決了村里1200多人的飲水難題,還讓附近的幾個村受益。
長沖村地形起伏大,海拔跨度從400米到1600米。朱兵帶領村民們因地制宜,在海拔較低的地方種植白柚,海拔較高的地方種植中藥材,山腰種植茶葉。恩施出好茶,這是得天獨厚的優勢,現在他們種植的優質茶樹有1000畝,立體化的產業布局讓村民得到了實惠。
朱兵說,脫貧不是攻堅戰的結束,而是幸福生活的起點。他會像省委書記應勇說的那樣,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來老百姓的幸福指數,回去以后謀劃好產業布局和鄉村建設,帶領脫貧的鄉親們真正走向富裕,建設美麗繁榮的鄉村。
“九佬十八匠”給城里人更多新體驗
在羅田縣駱駝坳鎮燕窩垸村第一書記徐志新的眼中,現在的鄉村有了朗朗讀書聲,有了如云的游客,碧綠的山林,就有了精氣神。10年前還貧窮落后的燕窩垸村,如今和周邊幾個村聯合打造的燕兒谷,已經成為大別山貧困地區鄉村振興的標桿。高峰時期,這里每天有30多萬人次游客到訪,還有不少外賓也慕名前來。
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將無縫銜接,讓徐志新對未來有了更多的規劃。燕兒谷山清水秀,空氣清新,對大城市的游客很有吸引力。徐志新計劃打造農旅、農養、農教融合基地,建設田園綜合體,讓更多的城里人能到燕兒谷來感受新鮮空氣,體驗田園生活。“我們計劃兩年內把田園綜合體的建設完成,到時候有希望帶動上千人就業。”
徐志新還規劃把更多的非遺文化帶到鄉村里來。他說,現在燕兒谷還在打造“九佬十八匠”工匠家文化,建設鄉村工匠學校。“九佬十八匠”,指的是殺豬佬、剃頭佬、釀酒匠、鐵匠等各種手藝人,他們不僅代表著中華民族古老的工匠精神,也是非遺文化的傳承者,現在城里的居民,這些傳統記憶可能已經模糊了,但是將來在燕兒谷,他們還能找回原生態的田園生活方式。
現場側記:不能親手領獎的他們,用生命踐行使命
李敬華,枝江市安福寺鎮蔡家嘴村駐村工作隊隊長,全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在昨天的表彰大會上,替他接過獎狀的是妻子羅紅。這位扶貧干部,永遠倒在了工作崗位上。
在羅紅的印象里,李敬華從2017年投身扶貧工作后,就很少在家,大部分時間都在蔡家嘴村和村民們在一起。偶爾回家,他念叨最多的還是村里的貧困老百姓。他在生命的最后時刻,想著的還是村里有幾戶村民的危房還沒有改造,再住下去會出危險。
如今,蔡家嘴村已經脫貧,村民的危房已經重建,村里馬路平整了,路燈亮起來了,還建起了活動廣場,村民們晚飯后也能跳廣場舞、打籃球了。羅紅含淚說,李敬華是這場扶貧攻堅戰中的一名普通戰士,他用生命詮釋了一個黨員的初心使命,她會化悲痛為力量,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脫貧攻堅戰場上,沒有戰火硝煙,卻同樣艱苦卓絕;沒有槍林彈雨,卻同樣流血犧牲。湖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應勇在大會上指出,在這場脫貧攻堅戰中,謝睿等黨員干部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去年,恩施州咸豐縣清坪鎮原黨委委員、紀委書記謝睿,查看龍潭司村民宿改造進展時不慎墜樓,把39歲的年輕生命永遠留在他傾注無數心血的駐點村。本報濃墨重彩報道了這位“砂礫書記”的感人事跡,他獲評全省優秀共產黨員。
龍潭河畔的龍潭司村里,謝睿生前與村委會成員們一起勾畫的美景初具雛形,這片紅色土地正在書寫新的傳奇——庭院變美了,房屋變靚了,紅色鄉村變身民宿網紅地。通過大力調整產業結構,村里的臍橙、白柚種植面積已超過2000畝,畝收入達6000多元。村里的287戶貧困戶全部脫貧。
正如應勇書記所說,他們用赤心詮釋初心,用生命踐行使命,為鄉村鋪就了一條騰飛的康莊大道。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陳倩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