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視家風建設,我們有必要共同反思一下不同家庭成員理應承擔起的不同的責任與義務,同時,學會不吝表達對家人的愛與感恩——這,無疑是我們營造更多幸福家庭的起點。
6月20日,人民日報官方微博推出《送給爸爸的暖心手繪》,“我在努力長大,請你慢一點變老”“你不用當超人,我也很愛你”……一幅幅父子生活場景手繪圖,配上孩子想對爸爸說的心里話,成為孩子感恩父愛的獨特表達;還有媒體發起“哪一刻,你覺得父親老了?”的網絡小調查,網友留言評論區里滿是對父親日常的點滴回憶;自媒體上、朋友圈里,不少人在這一天開啟“炫父”模式,曬幾張父親年輕時帥氣的照片,講幾段爸爸不為人知的故事,說幾句藏在心里一直沒好意思與父親說的話……
將一貫低調、沉默的父親角色,拉回公共輿論空間,讓回味父愛、感恩父親成為一場頗具儀式感的事,或許是公眾共同的期待。
網絡空間里,網友分享父愛的靜默無聲,反思自己對父愛疏于反饋和感恩等,引發無數人的共鳴。很多人由此意識到身邊的父愛從未缺席,想以各種方式表達感激和回饋。
不難觀察到,今天,我們的社會正在對父親在促進家庭和睦、孩子成長等方面的價值與意義,給予越來越強的認同。在家庭中,父親,是一種角色,更是一種責任。在“男孩危機”“喪偶式育兒”頻頻被提及的當下,這種角色和身份不可或缺,這份責任更加無以替代。
父親是男孩的性別榜樣,是女孩的安全港灣。在塑造孩子積極的個性品質、引導孩子走出家庭之外更廣闊的世界等方面,父親有著天然的能力與優勢。
很長時間以來,我們很多家庭中,比起母親,父親對孩子養育的介入是有限的。而事實上,父親日常待人接物的態度,在工作中的認真與上進,在家庭重要事務中的判斷與決策,都在無形中影響著孩子的氣質、品格以及價值觀、人生觀的養成。
今天,重提父愛之深沉之偉大,同時,更有必要呼喚父親與子女更積極、更豐富的情感互動,鼓勵父親給予家庭和子女更多的情感支持。
這不僅需要子女應學會擅于表達對父親、母親的愛,還需要父親、母親有更明晰的角色意識與責任意識,在用心引導和言傳身教中,深度參與孩子的成長。
這樣的討論和思考,事關千千萬萬個家庭內父母與子女關系的協調,事關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幸福。
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家庭、家教、家風。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有什么樣的家教,就有什么樣的人。家風是社會風氣重要的組成部分。
重視家風建設,我們有必要共同反思一下不同家庭成員理應承擔起的不同的責任與義務,同時,學會不吝表達對家人的愛與感恩——這,無疑是我們營造更多幸福家庭的起點。(本報評論員 韓韞超)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