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觀像巧克力的赤壁青磚茶。(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陳會君 通訊員 黃富清 童金健 攝)
《沿著高速看赤壁》視頻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陳會君 通訊員 但唐靜 呂蓉
萬里茶道,香飄萬里。6月17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一行踏上107國道赤壁南段,探尋赤壁青磚茶產業百年變遷。
赤壁市107國道南段全長26.6公里,從赤壁市茶庵嶺鎮八王廟到趙李橋鎮羊樓司村。“赤壁青磚茶的主要生產、銷售企業,還有千年古鎮羊樓洞鎮,都在這條線上。”赤壁市交通運輸局劉棟文介紹,2017年5月起,市里對這條路進行改擴建,2019年底建成通車,路基從12米加寬到24.5米,路面由雙向兩車道變成18米寬的雙向4車道。
“輕”磚茶生產線,24小時“火力”全開
一條停擺的生產線躺在車間里。走進國道邊的赤壁青磚茶產業發展集團,這樣的場景讓采訪團有點驚訝。
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何國平解釋:“這是老生產線,上半年需要生產的時間不到一半,正準備改造升級。隔壁就是新生產線。”
新車間,蒸汽騰騰,一粒粒小小的青磚茶走下生產線。“每粒在6-7克左右,傳統生產線生產的磚茶都是1.6公斤一塊。”何國平說。
傳統青磚茶壓制成塊狀,便于發酵運輸。飲用時,需用茶錐撬茶,十分不便。為適應現代消費市場,去年組建的赤壁青磚茶產業發展集團,推出百余款輕量化產品。何國平介紹,傳統產品的銷量大概只占集團總銷量的30%,目前有6條輕量化產品生產線,24小時生產,“還差市場8噸貨,馬上再引進6條生產線。”
公司進門處是“洞茶木倉”,48個木倉常年恒溫恒濕,可存儲1000噸成品茶。“青磚茶3年是茶、5年是藥、10年是寶,發掘其金融屬性,我們打造茶葉銀行,消費者可購買青磚茶存放此處,也可直接在這里交易。”何國平介紹,20多個木倉已“滿員”,“將來還發展工業旅游,打造成研學基地,傳承青磚茶文化。”
智能煮茶機,一鍵煮好一天的青磚茶
緊挨國道,一塊“時光與茶”的招牌吸引大家目光。
這里是赤壁大德和茶業有限責任公司。錦鯉環繞,茶香彌漫,公司總經理肖亞松邀采訪團一行看看他們的智能煮茶機:“青磚茶形態的輕量化還不夠,還需要在飲茶方式上做一些改變。”
這款煮茶機外觀跟普通飲水機沒有太大區別。“三升水,對應三個茶包,把茶包扔進去,按下按鈕,洗茶、醒茶、燜茶等工序,自動化完成。”肖亞松進行展示,“青磚茶是越放口感越好,一鍵按下,煮好一天的茶。”
大德和還推出針對年輕人8大系列20多款產品,主打“怕油膩,喝赤壁青磚茶”。有“在路上的茶”,拆袋即泡飲;有@閨蜜、@老鐵、@老公等外觀時尚的茶,送親友都十分俏皮……琳瑯滿目的產品,讓300多歲的青磚茶煥發青春。肖亞松拿起一塊彩色錫紙包裝的小顆粒,外觀就像巧克力:“傳統青磚茶已瘦成一道‘閃電’,看似是體積變小,實則是工藝革新,每塊小顆粒的茶梗、茶葉配比,都嚴格把控。”
羊樓洞古街“牽手”萬國茶市
107國道赤壁段盡頭,是羊樓洞古街。
踏著明清時期的青石板,赤壁市青磚茶推廣大使饒潔介紹,300多年前,在不足0.7平方公里的赤壁羊樓洞古鎮已有茶莊聚集,鼎盛時期有200多家茶莊和加工企業。最高年份古鎮對俄羅斯磚茶貿易達48萬擔,占中國茶葉出口總額40%以上。
時光流轉,羊樓洞的茶葉貿易一度衰落,其輝煌逐漸被世人遺忘。3年來,赤壁市加大對古鎮歷史的挖掘與文物保護,以青磚茶為切入點,打造“茶旅融合”產業。
2019年,赤壁茶業大會上,修葺一新的羊樓洞古鎮開門迎客,1250米長的明清石板街容光煥發,更是出現一天涌進6萬游客的盛況。
如今,從古街出發,可徑直通達卓爾控股打造的萬國茶市。這是一座現代化的商業街,已入駐100多家茶商。
目前,該市政府每年列支2000萬元用于開拓青磚茶市場。“歷史的、傳統的東西一旦被激活,可以迸發新的生命力。如今,‘身輕如燕’的赤壁青磚正蓄勢待發,爭取再次成為‘世界的茶’。”對著湖北日報、極目新聞鏡頭,饒潔滿懷期待。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