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百年華誕)“建黨精神” 如何引領上海勇立潮頭?
中新社上海7月2日電 題:“建黨精神”如何引領上海勇立潮頭?
作者 樊中華
從建黨之初的50人,到今日遍布華夏大地的9500余萬名中共黨員;從上海法租界“權力縫隙”中13名代表秘密召開的中共一大,到建黨百年時天安門廣場前萬眾觀禮,掌聲雷動;從積貧積弱、民生凋敝的“東方睡獅”,到欣欣向榮、平視世界的自信大國……
是什么力量造就了中國如此滄海之變?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敢于斗爭、敢于勝利,是中國共產黨不可戰勝的強大精神力量。”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說。
回望百年,這一精神在歷史深處熠熠生輝。上海法租界血管般錯綜密集的石庫門弄堂里,迸發出共產主義革命的火種;森嚴的外資工廠內,飽受壓迫的工人階級掀起一場場威力強大的工人罷工斗爭……鴻蒙初辟中,敢于斗爭、敢于勝利就已寫入上海的精神密碼。
時間齒輪轉動,此后百年間,上海作為中國共產黨誕生地和初心始發地,不斷為“建黨精神”賦予更為豐厚的內涵。
敢于斗爭、敢于勝利,承載著勇于擔當的格局。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命脈。新中國成立后,上海以國內需求為己任,作為老工業基地為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制造配套產品,同時發展以紡織業為主的輕工業以滿足人民生活生產需求;改革開放后,上海創新合作機制,大膽引進國外設備技術和金融資本,開啟傳統行業轉型升級之路。
而今,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上海再次承擔起做中國“科技創新策源地”和“雙循環”重要樞紐的使命,中國芯、藍天夢、創新藥、智能造、未來車、數據港六大硬核產業集群深度布局,為中國產業升級繪就清晰藍圖。
敢于斗爭,敢于勝利,昭示著不斷破冰的勇氣。
1992年,浦東開發開放,如何使其成為上海經濟的新增長極,全國改革創新的“破冰船”,是上海面臨的一次“大考”。“浦東的開發開放不是給予簡單的政策支持,而是通過授予改革創新、跟國際接軌的試水權,鼓勵敢闖敢試、率先突破。”浦東新區一位官員如此表示。
僅僅28年,浦東新區成為全國首個GDP破萬億元人民幣的市轄區。三十而立之年,浦東新區創造了55個“全國第一”,以全國八千分之一的面積創造了八十分之一的GDP。
時代在邁進,而上海“探路尖兵”的角色從未改變。增設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新片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實施長江三角洲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代表中國向世界開放、參與國際競合,上海仍在不斷“破局”。
敢于斗爭,敢于勝利,也鐫刻著“人民為本”的誓言。
1949年,人民解放軍接管上海后,為不擾百姓在馬路上席地而臥的場景成為這座城市最溫暖的底色。而今,“人民的城市”依舊是上海的閃亮名片。
無論是圍繞破解“老、小、舊、遠”等難題進行的舊區改造和城市更新,還是遍及大街小巷的“早餐工程”、社區“微基建”“家門口公園”;無論是“一網統管”“一網通辦”承載的城市數字化精細化管理,還是助力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的各種智能方案;無論是新創的“嵌入式”養老,還是新增的數百所托幼一體園……無不在詮釋“人民”之重。
敢于斗爭,敢于勝利,還意味著不忘初心的堅守。
“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建黨精神’是百年來中華民族發展的根本,在上海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有生動的表現,也有不同的特點,是與時俱進的指導力量。”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熊月之說。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齊衛平指出,中國共產黨誕生于上海,以“建黨精神”為源頭,中國共產黨在歷史實踐中豐富發展起來的各種革命精神則是其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一次又一次再出發。
“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穩,一個民族才能在歷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頭”……
這是對百年民族奮斗史的真誠剖白,也是與時代同振的九州共鳴。第二個百年大幕方啟,上海這一中國共產黨“初心始發地”,必將秉持“建黨精神”為中國再造發展奇跡,常立世界創新浪潮之巔。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