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黨百年之際,29名為黨和人民作出杰出貢獻的共產黨員被授予黨內最高榮譽,“七一勛章”。
在渡江戰役紀念館里,有一座再現老百姓冒著槍林彈雨送解放軍過長江的雕塑,這個撐船的小姑娘就是當年只有14歲的馬毛姐。不久前,已86歲高齡的馬毛姐來到這里。 解放前,住在長江邊上的馬毛姐一家靠打魚為生。

在老人的額頭上有一個凹痕,這是六七歲去做童養媳時留下的。
馬毛姐的女兒 劉光林:想我媽小時候過的苦日子,真是像一句《白毛女》上面講的,就是新社會把鬼變成人,她革命就特別徹底。
1949年4月20日,在西起江西湖口,東到江蘇江陰的千里江面上,解放軍百萬大軍先后開始強渡長江。馬毛姐家鄉所在的安徽蕪湖段率先登船起渡。

“七一勛章”獲得者 馬毛姐:一個船上坐30個解放軍,坐在兩邊幫著劃。槍炮都往船上打。
這段江面寬1500多米,小船劃到對岸至少要40多分鐘。年僅14歲的馬毛姐沉著掌舵,努力躲避著炮彈。在老人右胳膊上依然可以看到子彈打穿留下的傷痕,可她說當時不知道疼,依然拼命地向對岸進發。

馬毛姐的船終于穿過槍林彈雨,第一批沖上長江南岸。對地形非常熟悉的她又帶領解放軍炸掉了敵人的一個碉堡,讓后續部隊順利登岸。當晚,馬毛姐與哥哥先后6次橫渡長江,運送了3批解放軍,還救了很多落水的戰士。
作為渡江戰役船工中年齡最小的一位,馬毛姐榮獲了“一等渡江功臣”“支前模范”稱號。而讓她最興奮的是,1951年,她到北京參加國慶觀禮,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

“七一勛章”獲得者 馬毛姐:毛主席給我提了詞,叫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馬毛姐努力補習文化知識,并在1953年寫下了入黨申請書:我永遠跟著共產黨走,我的一生獻給黨與人民。1954年6月,她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

參加工作后,馬毛姐從不以功臣自居,各級領導來看望也從不伸手要待遇,一直廉潔自律。1985年單位分房,當時馬毛姐有5個孩子,三代同堂,她本可以再增加一套住房。
馬毛姐的同事 方元杰:她把原來的房子,交出來,給其他困難職工住,她家里小孩也不少,能做到這個沒有一個,就她做到了。
不多占房子,不私用公車,僅離休后就義務作革命傳統教育報告300多場次。

馬毛姐女兒 劉光林:她要求我們就是到哪里,不許占別人便宜,這是肯定的。大道理不講,反正就家風是這樣的,要傳承。
“七一勛章”獲得者 馬毛姐:我從來沒想過黨和人民給我這樣的功勞,叫我家女兒把(“七一勛章”)送到渡江戰役紀念館去,給以后的人看看,更好地為黨為人民服務。

偉大的渡江戰役孕育和鍛造了偉大的渡江精神,渡江戰役的歷史和渡江戰役的精神也將化作紅色基因一代又一代傳承。(總臺央視記者 張勤 翟壯 李欣 邵晨 陳茜 張昊)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