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傅文婧7月3日報道:“面向新時代的法律、 語言與翻譯:跨學科視角”論壇7月3日下午在華東政法大學舉行,當天還舉行了“中國涉外法治話語研究中心”揭牌儀式。

華東政法大學外語學院院長余素青表示,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家話語能力與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是當下提高涉外法治水平的兩大關鍵課題。國家參與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提升國家話語權、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都離不開涉外法律語言的運用。此次設立“中國涉外法治話語研究中心”恰是對標這樣的時代需求。華東政法大學副校長張明軍教授與中國高校語言學跨學科研究委員會主任委員胡開寶教授正式為中心揭牌。

華東政法大學副校長張明軍指出,法律語言與翻譯是從語言、翻譯出發研究法學發展與法律實踐中的相關問題,是法學與語言學、翻譯學交叉融合的一個重要學科方向。他從學理與學科內涵兩個角度分析了法律翻譯的重要意義,并對華政法律語言與翻譯交叉學科的設置表示了肯定。張明軍教授也強調,法律語言與翻譯學科方向不是法學和語言學或翻譯學的簡單疊加,疊加不會改變物理性質,更不會產生新的物質。本學科的理論基礎勢必在法學、語言學、翻譯學共同作用下生發新知識,產生新理論。

中國高校語言學跨學科研究委員會主任委員胡開寶在致辭中表示,語言學是最接近自然學科的一門學科。涉外法治話語研究,最具有普適性價值,對推進我國的法制進程具有重要意義,而提高文化軟實力,也是推進國家治理的重要一環。在新時代,有必要依托高水平信息技術、語料庫等手段,開展涉外法治話語研究。
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長羅培新表示,開展涉外法治話語研究工作,首先要厘清何為涉外法治工作。涉外法治工作就是一定的人運用一定的能力處理一定的事務,因此要處理好“道”與“術”的關系。此外,他還強調要處理好“樹”與“枝”的關系,也就是處理好涉外法律語言能力和綜合話語能力的關系。外語能力高度強調句法規則與內容邏輯,涉外法律工作者必須具備高水平的外語能力。
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外國語言文化與國際交流學院程樂教授進行了題為“法律翻譯國際研究:現狀、前沿與發展態勢”的主旨發言。他指出,法律翻譯是法律運行機制下的語言轉換,受語言體系和和法律體系的雙重制約。我國的法律翻譯研究應該具有更廣的國際視野和更高的國際格局,以滿足我國國際交流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程樂采用科學知識圖譜的研究方法對國際法律翻譯研究進行了全面分析,借助Citespeace軟件對法律翻譯研究的定量數據進行測算,從科學領域分布、共被引期刊、核心作者及研究機構等角度進行了深度分析。
鄭州大學外國語與國際關系學院楊明星教授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話語構建、翻譯與傳播為例向大家介紹了“中國特色法律外交話語體系建設的構—譯—傳三維模式”?;仡櫋叭祟惷\共同體”譯法發展歷程,楊教授強調其翻譯要基于“政治等效”原則,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傳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豐富內涵,也正因如此“人類命運共同體”才具有廣泛的跨文化國際傳播效果。
華東政法大學科研處處長屈文生教授圍繞“新文科”與“大外語”進行發言。屈文生將新文科比喻為“高等外語教育意象”,意指新文科模式仍未形成,有待成長。從客觀情況看,外語界規模大、語種多、專業數量多,高等外語教育責任與使命重大,關乎文化交流互鑒,與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交流體系建設密切相關。由此可見,在新的歷史時期,“大外語”具有其全新的歷史使命和職責。屈文生將“大外語”定義為新文科子系統,認為其發展目標在于解決外語學科的學科危機,注重學科間協同交叉發展,致力于培養具有世界眼光和家國情懷,能夠熟練運用外語參與國際治理人才的高等外語圖景。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