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生鞠躬致敬

緊張進行移植手術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陳凌燕 通訊員 李晗
宜昌一位農民不幸遭遇車禍,傷勢過重回天乏術,家人悲傷之際做出一個大義決定:捐出器官,拯救他人。
因心腎雙衰苦等移植機會的武漢人張先生,因此獲得了寶貴的移植機會,成為5名受益者中的一員。9月4日,張先生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順利接受心腎聯合移植。至9月6日,他的生命體征平穩,心、腎功能恢復良好。
大義家人5分鐘簽下捐獻書
40歲的王先生家住湖北宜昌農村,一周前他騎摩托車回家途中發生車禍,重重摔下頭部著地,當即昏迷不醒。家人將他送到當地醫院救治,但傷情太重,情況一直沒有好轉。
因病情嚴重,9月2日,王先生從當地醫院轉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醫生們全力搶救,仍無力回天。9月3日,王先生瞳孔散大。醫護人員和王先生的家屬溝通病情時,試探地詢問道:“如果,如果王先生重傷不治,是否同意捐出器官?”
“面對悲痛的家屬,我詢問時也心如刀割。”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器官捐獻與獲取組織(OPO)負責人周威表示,“但是讓我頗感意外的是,王先生的家屬抹著眼淚,只考慮了5分鐘就告訴我,他們同意捐獻,并很快在器官捐獻協議書上簽了字。”
家屬說,王先生平時一向喜歡幫助別人,但凡有朋友向他求助時,他總是毫不猶豫地答應。鄰居家農忙時人手不夠,他也總是主動去幫忙,“他的生命已經無法挽回,捐獻器官還可以幫到其他人。如果他泉下有知,也一定會同意的。”家人質樸的話語令人淚目。
經專家兩次評估,9月4日凌晨,王先生宣告不治。當天上午7時30分,王先生遺體被推進手術室,醫護人員們靜靜肅立在手術臺邊,為他默哀致敬3分鐘。隨后,他捐出心臟、肺、肝臟、腎臟和眼角膜。
經全國器官移植分配與共享系統比對匹配,王先生捐出的所有器官和眼角膜,均成功移植,為5名患者開啟了新的人生。而這一切,都源于王先生和其家人的大義之舉。
五旬男子移植心腎獲新生
武漢人張先生年屆五旬,十年前查出擴張型心肌病,一直接受藥物治療。但他的病情一直沒能穩住,情況越來越糟。檢查證實,他的擴張型心肌病已到終末期,整個心臟比常人大了近三倍,急需接受心臟移植。雪上加霜的是,張先生同時患有多年糖尿病,慢性腎衰竭也纏上了他。
心臟和腎臟的嚴重問題又相互影響,讓他的病情不斷惡化,單靠心臟移植或只做腎移植,都無法挽救他的生命。一個月前,他來到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經多科室聯合會診,專家們告訴他,心腎聯合移植是救治他的唯一辦法。
器官供體本就不易尋找,張先生面臨的是兩個器官的匹配機會,希望更加渺茫。
當聽說有人捐獻了器官,包括能與他匹配成功的心與腎時,張先生一時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直到醫生一臉篤定,他才忍不住流下了激動的眼淚。
4日,王先生捐出的心臟與腎臟,被送至張先生所在的手術室。中南醫院院長、泌尿外科首席專家王行環教授、心血管外科主任劉金平教授、肝膽疾病研究院院長葉啟發教授,一起出現在手術室里。隨后,這臺心腎聯合移植手術緊張開始。
心血管外科主任劉金平教授團隊率先為張先生開始做心臟移植。上午10時左右,心臟植入張先生的胸腔,隨著主動脈阻斷鉗開放,被植入的心臟重新獲得血液供應,在張先生體內有力地跳動起來。
腎移植手術隨即啟動,由該院肝膽疾病研究院院長葉啟發教授團隊與劉金平教授團隊無縫銜接。總共經過6個多小時的精密操作,兩大團隊成功為張先生完成心腎聯合移植手術。
9月6日檢查顯示,張先生的心、腎功能恢復良好,生命體征穩定。
“人體器官之間會互相影響,因此心腎聯合移植的難度,遠遠大于單獨的心臟移植或者腎臟移植。”劉金平教授表示,心腎聯合移植需要打開胸腔和腹腔兩個腔體,涉及循環和泌尿兩大系統,手術的整個流程、每個細節都需要做精密設計,哪怕一個環節出現小紕漏,都很難保證手術成功。
“珍貴的器官供體來之不易,包含著捐獻者的無私大愛。我們醫護人員則要勇敢前行,通過我們的知識和技術,經過充分準備確保手術順利完成,不辜負器官捐獻者的付出。”葉啟發教授說。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