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起黑衣者分別是莊先生、周先生,病床上分別是黃先生(后)、胡先生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訊(記者陳凌燕 通訊員丁燕飛)他們來自不同省份、分別在四座不同城市,素不相識卻大愛同行。9月29日,4名熱血青年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血液科病房相遇。當天,他們在這里各自完成造血干細胞捐獻(俗稱捐髓),為4名血液病患者帶去重生的希望。
25歲的胡先生是個濃眉大眼的江西小伙,目前在武漢一家公司供職。剛到武漢讀大學時,他看到駛入校園的血液采集車,便上前咨詢了解,當場登記加入了中華骨髓庫。今年3月,他接到了中華骨髓庫打來的電話,告訴他配型成功。“接到電話時,還有點驚訝,得知我跟一個小朋友配型成功后,我馬上同意捐獻。”胡先生說,對方小小年紀就遭受著疾病的痛苦,想想都覺得心疼,自己有機會能給予這個孩子擺脫疾病的機會,這是多么有意義的事情。他還笑著說,女朋友知道后不僅全力支持,還在他的帶動下,也準備加入中華骨髓庫。
比胡先生年長三歲的黃先生,是武漢人,十年前他就在一次無償獻血的活動中加入了中華骨髓庫。“2015年時,我曾經接到過配型成功的通知,當時挺激動的。”他說,可惜由于一些客觀原因,最終未能啟動捐獻,“這事一直在我的心里留下遺憾。”沒想到,今年他又配型成功,整個流程非常順利,捐獻過程中他都面帶笑容。
捐獻造血干細胞需要4小時左右的時間,四個年輕人一碰面就自來熟。捐獻現場,95后莊先生年紀最小,很快成了全場的“氣氛擔當”,他一會問問胡先生感受,一會瞅瞅黃先生狀態,一會看看同屋捐獻的“大哥”、生于上世紀70年代的周先生。看他這么活潑能張羅,大家親切地喊他“莊老板”。
“莊老板”家在宜昌,2014年加入了中華骨髓庫。接到與一名患者配型成功的消息后,當即表示同意捐獻,9月23日他就來到了武漢。“莊老板”透露,他一直熱心公益,“心存善良”是他的自我要求,并堅信“哪怕力量微薄,哪怕熱量微小,盡力去做去付出,都是有價值的”。最近7年來,他每年都會參加無償獻血至少兩次,“目前,我無償獻血總量有7000多毫升。”他一臉自豪地說。
周先生來自荊門,在一家單位供職。他為人謙和,說話不多,是一名低調的愛心人士,堅持無償獻血十多年。得知自己配型成功后,也是立即表示同意捐獻,并暫停了手頭工作趕到武漢。當醫護人員給他送來捐獻證書和獎章,并向他致以謝意時,他連連擺手:“都是小事情,是我應該做的。”
據悉,他們捐獻出的造血干細胞懸液,29日已由中華骨髓庫工作人員馬不停蹄地轉運至四名患者所在地的醫院,他們的大愛將能挽救三名血液惡性腫瘤患兒和一名急性白血病成年患者的生命,為四個家庭帶去希望。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