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趙秀琳 通訊員馮鑫)“他有一個彎曲的小石頭,是證明中國第四紀冰川存在的證據之一,他十分喜歡,隨身攜帶。有一次傳給人看,被人誤以為經濟價值高占為己有,他十分后悔,但最后學校幫忙找回來了。如今這塊石頭成了我們家的傳家寶,從母親那傳到我這。”10月28日,由湖北省地質局等九家單位聯合主辦的弘揚李四光精神報告會暨學術研討會在武漢舉行,李四光外孫女、68歲的鄒宗平分享了李四光與一個小石頭的趣事。
李四光是湖北黃岡人,在地質、地熱、地震、冰川等學科都有非凡的造詣,他是中國現代地質學的開拓者和新中國地質事業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給后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矢志不渝的愛國情懷、求真務實的科學品格、誨人不倦的師表風范、強烈執著的創新意識、鞠躬盡瘁的奉獻精神。
報告會上,多位領導專家分享了李四光的故事。
“李四光精神是對偉大建黨精神、科學家精神的生動詮釋。”中國地調局副局長李金發表示,將把李四光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形,把科技成果寫在大地上,服務中國地質事業發展。
“每當我漫步武漢大學校園,都會看見一個身影,他站在一頭毛驢前方,睿智的目光仿佛正落在珞珈山與東湖水之上。”武漢大學副校長徐業勤以校園里的李四光雕像起頭,講述了李四光與武漢大學的淵源:他召集世界最優秀的建筑師和設計師建設武漢大學。如今,一棟棟現代古典建筑成為武大的寶貴財富。
“現在新中國辦起了驚天動地的事業,北京航空學院是驚天,北京地質學院(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前身)是動地,你們就是動地的勇士。”報告會上,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副校長周愛國對李四光在北京地質學院成立當天開學典禮上的致辭記憶猶新。
“我國科技不斷發展創新,離不開科學家精神,李四光是中國科技界的一面旗幟,是中國科學家精神的生動體現。”湖北省科協副主席陳興榮說,“我們從未像今天這樣肩負重任,湖北科技工作者將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助推科技創新,為湖北建設科技強省貢獻力量。”
“作為一名新黃岡人,我為黃岡有這么一位科學巨擘感到驕傲和自豪。”黃岡市副市長榮先國表示,李四光精神將激勵我們自覺踐行、大力弘揚先賢的光輝精神。
除了專題報告,此次活動還聯合武漢大學,邀請鄒宗平女士走進青年學子,向武漢大學和湖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的學生講述李四光先生的故事。
湖北省地質局局長胡道銀表示,舉辦此次活動旨在傳承和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科學家精神、勞模精神,省地質局將把黨史學習教育和弘揚李四光精神結合起來,學習他熱愛、求實、奉獻的精神品質,當好弘揚李四光精神的“傳承人”和“排頭兵”。
此外,多位學界權威教授及湖北省地質局部分首席專家還在活動當天作學術報告交流,分享國內地學領域前沿成果,促進地質文化建設,共同繪好湖北省“加快建成支點、率先綠色崛起”地質“底圖”。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