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洗手過程中,有些部位容易被忽略或漏洗,為病原體提了生存的環境。紅色部分是最常見被遺忘的角落,其次為紫色部分。

每年11月的第三周,是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的“世界提高抗菌藥物認識周”。
為積極應對微生物耐藥帶來的挑戰,提高社會公眾對耐藥的認識水平,遏制微生物耐藥發展與蔓延,去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和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將“抗菌藥物”名稱改為“抗微生物藥物”。
因此,今年的11月18-24日是“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藥物認識周”,主題為“擴大認知,遏制耐藥”。
【焦點】
超級細菌離我們有多遠
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是人類面臨的全球十大公共衛生威脅之一。
“多重耐藥的形勢仍然不容樂觀,很多抗菌藥物的有效性持續下降,解決細菌耐藥的問題已經刻不容緩,今天不采取行動,明天將無藥可用。”在多個公開場合下,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學專家鐘南山多次指出多重耐藥的嚴峻性。
耐藥性是指微生物、寄生蟲以及腫瘤細胞對于化療藥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藥性一旦產生,藥物的作用就會明顯下降。
細菌耐藥危害很嚴重,一位英國經濟學家預測,(如果不采取任何行動)到2050年,全球每年約1000萬人,將死于超級耐藥細菌感染。
“造成抗微生物藥物耐藥的主要原因,是在人類和動物身上過度和不當的使用抗生素,遏制這一問題需要涉及人類健康、動物健康和環境等多部門共同努力。”世衛組織駐華代表處醫學官員利千基表示。
“一種新型抗菌藥物的研發一般需要10年時間,而上市后1到2年就會出現耐藥性。”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副院長和感染科學科帶頭人、中國醫藥教育協會感染疾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俞云松指出。
用好抗微生物藥物,延緩耐藥,是保護人民群眾健康和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遏制微生物耐藥工作不再是某個行業、某個專業領域的工作,已經上升到了國家安全和重大戰略的高度。”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近日表示,
【問答】
抗微生物藥物有哪些?
抗微生物藥物是指用于治療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藥物。
此類藥物選擇性地作用于病原微生物,抑制或殺滅病原體。主要包括了抗菌藥物(阿莫西林、頭孢呋辛、左氧氟沙星等)、抗真菌藥物(氟康唑、制霉菌素、卡泊芬凈等)、抗病毒藥物(奧司他韋、金剛烷胺、利巴韋林等)和抗寄生蟲藥(阿苯達唑、哌嗪、噻嘧啶等)。
什么是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
當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隨著時間推移發生改變,不再對藥物產生反應,從而使感染更難治療,并使疾病傳播、重癥疾病和死亡的風險增加時,就出現了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
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的產生最終會導致“超級細菌”的產生,面對感染,我們將無藥可用,無法治療。
如何合理規范使用抗微生物藥物?
1、選擇合適的抗微生物藥物品種
拿抗菌藥物來說,很多人會有這樣一種誤區,會對曾經使用過的、見效快的抗菌藥物形成一種“偏愛”,當再次生病的時候,不管三七二十一首選“被偏愛”上的藥物。
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對的,因為細菌的分型是復雜的,我們的環境也是在變的,不能保證此次感染的細菌與之前的是相同。之前見效快的藥,這次使用很可能會無效甚至會增加細菌耐藥的風險。所以我們應盡早去醫院做相關檢查,查明感染病原,由醫生根據病原種類及藥物敏感試驗結果、藥物的抗菌譜選用合適的抗菌藥物。
2、選擇合適的給藥途徑
口服給藥是最經濟、方便而又安全的給藥途徑。
對于輕、中度感染的大多數患者,我們應首選口服治療,選取口服吸收良好的抗菌藥物品種,不必采用靜脈或肌內注射給藥。
相比口服給藥,雖然靜脈輸液能將藥物直接入血,藥效發揮得更快,但隨之會帶來一定的輸液風險。只有在患者病情較重,或無法口服的情況下才優先考慮選擇靜脈注射給藥。而且接受注射用藥的感染患者經初始注射治療病情好轉并能口服時,應及早轉為口服給藥。
3、選擇合適的給藥劑量和使用療程
不要因為病情的好轉,就擅自減小給藥劑量或停藥。
藥物從使用到起效發揮作用是需要一定的時間達到一定的藥物濃度的,如果在服藥后感染癥狀有所減輕時,就擅自減小給藥劑量或停藥,不僅藥物的效果會大打折扣,而且還會給微生物增加對藥物的適應時間,最終導致微生物耐藥的發生。因此,我們應該嚴格按醫囑足量、足療程的使用抗微生物藥物。
【解讀】
良好的手衛生習慣
可有效阻斷病原微生物傳播
今年提高抗微生物藥物認識周活動主題為“擴大認知,遏制耐藥”。遏制耐藥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而掌握正確的手衛生知識并養成良好的手衛生習慣,可以有效阻斷耐藥病原微生物的傳播。
洗手的重要性
日常生活中,我們接觸各種各樣的東西后,手上會沾染各種病原微生物。1平方厘米的手掌有可能聚集3500-4500個細菌,每個指甲縫里可能有4.5-5萬個細菌。病原體可通過手和口、眼、鼻的粘膜接觸進入人體。
洗手可以預防很多疾病的傳播,從普通感冒到更嚴重的感染,比如:流行性感冒、水痘、手足口病、痢疾和各種感染性腹瀉等。保持手的清潔衛生也可以有效降低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所以洗手可以預防細菌及病毒感染。
用什么來洗手
一般使用流動水和肥皂或皂液揉搓手心、手背、指縫、指尖、手腕。洗手時間不能少于15秒。
不方便流動水洗手,且雙手無肉眼可見的污染時,可以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劑進行快速手消毒。使用足量的手消毒劑涂抹雙手,使手心、手背、指縫、指尖、手腕反復揉搓至少15秒,待雙手干燥后即可停止。
怎樣正確洗手
七步洗手法是醫務人員常用的洗手方法,用七步洗手法清潔自己的手,可以清除手部污物和病原體,預防接觸感染,減少傳染病的傳播。
洗手后不能忽略擦手,最好用干凈的個人專用毛巾或一次性紙巾擦干雙手。
觀念可以轉變,習慣可以養成。愿我們養成良好的手衛生習慣,將健康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綜合新華社、中新社、中國疾控中心、世界衛生組織報道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