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搜救突擊隊在失聯人員被發現位置找到的背包。
11月13日,中國地質調查局昆明自然資源綜合調查中心4名工作人員,從云南省普洱市鎮沅縣者東鎮進入哀牢山開展野外作業后失聯。11月22日,經過千余人連續多日緊張搜救,失聯的4名工作人員被找到,但已不幸遇難。
4人此次進入哀牢山,是為了開展森林資源調查。原計劃13日進山,13日下午或14日上午下山,但并未在計劃時間內下山。4人帶有羅盤、工兵鏟、鐵鍬等工具和約1天半的口糧。據云南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鎮沅管護局局長王鴻東接受央視新聞采訪時介紹,4名失聯人員中,最大的32歲,最小的25歲,還都曾當過兵。多名醫院醫生及資深山地救援隊隊員表示,4人遇險失溫或是罪魁禍首!
在戶外遭遇失溫有多可怕?
據新華社11月22日報道,在救援現場的國家山岳救援昆明大隊隊員描述,根據目測,4名遇難者衣冠較為完整,也沒有被野獸侵害的跡象。
另據澎湃新聞報道,現場搜救人員稱,地質人員接到的任務很簡單,疑似羅盤失靈、繞路造成補給物資不夠,并導致失溫。
岳麓藍天救援隊隊員譚章稱,實際上他們的任務很簡單,就是在上山后,走到某一位置打個點,而后下山。但因為山頂上面有雨有霧,他們在找樣點時,機械羅盤出現了故障,他們一直圍著窩棚在繞圓圈,并沒有去到樣點。
此外,山上面沒有手機信號,隊員們也未曾攜帶衛星電話,所以無法與外界通聯。在繞路過程中,哀牢山地勢險要,氣溫驟降,補給物資不足,導致4人遇險的原因最大可能是失溫。
失聯人員所在哀牢山正值入冬天氣,晝夜溫差較大,白天能達到20℃左右,到了晚上則降到7-8℃,山區樹木高大茂密,加之近期連日降雨,林中有霧,能見度極低。這樣的情況下,失聯人員如果遭受失溫帶來的負面影響,情況十分危急。
失溫初期會覺得很冷,如手腳不自主抖動,中期會出現意識不清楚,動作不協調,后期可能造成意識喪失,昏迷,心跳驟停導致死亡。
什么情況下會發生身體失溫?
失溫癥又稱低體溫癥,描述當人體核心溫度低于35.0℃時的現象(人體的正常體溫是36℃-37℃)。
失溫癥主要有兩個原因造成:第一個最常見的原因是暴露在極低溫的環境中;另外一個原因是處于任何一種抑制體內產熱機制或增加失溫速度的情況下。
長時間暴露于寒冷環境中,人體在調節體溫時會動用身體儲存的能量,但熱量流失大于熱量補給,結果導致失溫或異常低體溫。
體溫過低會影響大腦的思考,造成不能及時采取防護措施。由于人們可能意識不到失溫正在發生,并且不及時采取相關防護措施,這使得失溫更加危險。
通常失溫在極寒冷天氣下發生,但如果淋雨或在潮濕的環境下被冷水浸透,失溫也可能在4-5℃的天氣發生。
身體失溫的脆弱人群包括為五種人:沒有充足食物、衣物或取暖設備的老人;睡在室內低溫環境下的嬰兒;長時間停留室外的人群;流浪者、徒步旅行者等;飲酒后的人。
失溫后人體會出現哪些癥狀?
據悉0℃-10℃是失溫的高發溫度區間。一般在低溫下,正常成年人超過兩個小時就有可能出現失溫癥狀。失溫癥根據其嚴重程度分為輕、中、重三期。
第一期(輕度失溫):
體溫降至32℃-35℃
在這一階段,人體會顫抖、雙手麻木、無法完成復雜動作;遠端肢體血管收縮,以減少熱量散失;呼吸快而淺;皮膚上出現“雞皮疙瘩”,它是嘗試使毛發豎立起來形成隔熱層。失溫者可能感覺疲勞和腹部疼痛、視力困難,有反常的尿多。
有時候失溫者反而有溫暖的感覺,但事實上這是失溫癥將要發展到第二期的信號。一種測試病情向第二期發展程度的方法是病人能否使拇指和小指接觸,這是肌肉停止工作的第一階段。
第二期(中度失溫):
體溫降至28℃-32℃
肌肉不協調情況會更加明顯,人的行動更遲緩、困難,伴有步伐不穩、方向感混亂。淺層皮膚血管繼續收縮,以保持重要器官的溫度。失溫者面色蒼白,唇、耳、手指和腳趾的顏色可能變藍。出現反常脫衣現象,這是身體自身調節機制失衡,原來始終收縮的周圍血管擴張,導致短暫“熱起來”的錯覺。
第三期(重度失溫):
體溫降至大約28℃以下
肌肉顫抖通常已停止。說話困難,思維遲鈍。暴露的皮膚變藍、肌肉協調能力幾乎完全喪失,不能行走,甚至昏迷。脈搏和呼吸顯著減慢,可能發生心率過快或心房纖維性顫動,最終導致心肺衰竭。
戶外遭遇失溫如何應對?
如果發現成人出現寒戰、虛脫,混亂、摸索手,記憶喪失、言語不清,睡意;嬰幼兒出現皮膚鮮紅色、發冷等信號中的任何一個,請及時測體溫,若體溫低于35℃,立即就醫。
當不能馬上獲得醫療救治時,請按以下方法升高體溫:進入溫暖的房間或住所;及時脫掉潮濕的衣服;采取相關措施溫暖身體的核心區域——胸部、頸部、頭部和腹股溝;服用熱飲料幫助提高體溫,但不能服用含酒精的飲料,更不要給意識不清的人服用;情況緩解后,仍需盡快就醫。
當然,最好是提前做好準備,避免出現失溫情況,下面八個建議請收藏——
* 提前熟悉當地天氣情況,根據天氣狀況做好合適的衣物準備。
* 如果遇上寒冷天氣出行,做好相應的防風防護措施,不要暴露在寒風中。保暖的帽子、手套、圍脖、防風衣、厚襪子、防風面罩,甚至是風鏡等都是大風寒冷天氣出行的必備物品。暴露在外的身體器官過多,面臨的風速越大,身體熱量也就會相應的加速散失。
* 寒冷天氣下的戶外活動要盡量保持身體干燥,若被打濕,趕緊換上干衣服。
* 選擇快干排汗的內衣,切忌棉質內衣。棉織品很吸汗,不容易導出從而容易引起失溫。
* 注意衣物的增減。很多人在徒步的時候喜歡穿得厚厚的,生怕自己在路上著涼,結果沒走多遠,渾身上下被汗水打濕,很容易失溫。
* 要攜帶足夠的高熱量食物,以便及時補充體能和身體熱量。
* 不要讓自己體能透支,防止脫水,避免過度出汗和疲勞。食物和熱飲,隨時補充身體熱量也是非常有用的預防失溫的方法。
* 一旦遭遇失溫,需要及時到急診科或燒傷科緊急處理治療。
綜合健康時報、央視新聞、澎湃新聞報道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