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6日7時44分,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點火升空,將陸地探測一號01組A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陸地探測一號01組A星可在千里之外的太空實現地表毫米級的形變測量,同時開展地表形變監測和地形測繪,為我國地質災害自主衛星檢測與防治工作提供支撐,維護國家資源,守護生態安全。
要了解它,可以透過如下幾組關鍵詞:
“有兄弟”:既能“各守一方”, 又能“跳交誼舞”
“陸地探測一號01組”由A、B兩顆完全相同的衛星構成,A星并非“獨生子”,它的兄弟——完全相同的B星,計劃于今年2月底擇機發射。
雙星組網后, A星和B星可以互為“主角”“配角”,以跟飛、繞飛這2種在軌飛行模式展開工作,分別實現重復軌道差分干涉形變測量與干涉地形測繪,地表形變測量精度達毫米級。
陸地探測一號01組衛星副總設計師、執行總師魏春形象地將雙星繞飛模式比作“跳交誼舞”——一顆衛星在軌道飛行,“舞伴”飛在它的左側或右側,兩顆衛星一起看往同一方向。
“能穿透”:穿透林木
“陸地探測一號01組A星”填補了中國L波段合成孔徑雷達衛星領域的多項空白。其“穿透力”,值得一提。
穿透能力主要看波長。L波段雷達的波長在23厘米左右,對植被具有更好的穿透力,能適應中國山地多、林木覆蓋較廣的特點。
“比如,在對森林地表進行觀測時,L波段信號可以穿過20米高的大樹,準確測量地面高度,而不是只能測出森林高度。”陸地探測一號01組衛星副總設計師、執行總師魏春介紹。
“看得清”:口徑最大
除了“能穿透”,要勝任“千里之外毫米精度看地球”之職,衛星還得“火眼金睛”。
此次奔太空的“陸地探測一號01組A星”,搭載總面積超過33平方米的SAR(SAR指:合成孔徑雷達)天線,是目前中國在軌口徑最大的SAR衛星。其地面觀測分辨率達到米級,形變測量精度達毫米級。
“陸地探測一號01組A星”的發射,將實現中國差分干涉SAR數據的自主可控,顯著降低其地質、地震、應急等行業應用對國外SAR數據的依賴。
而待“陸地探測一號01組B星”升空,A、B雙星將在太空組成“大口徑組合”,為中國地質災害監測增添利器。
本次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407次發射。
長四丙火箭是由八院研制的常溫液體三級運載火箭,具備發射多種類型、不同軌道要求衛星的能力,可執行一箭多星發射,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可達3噸。
綜合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科技日報、中國新聞網、中國航天報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