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目新聞記者 陳凌燕
通訊員 貝蘭
按世界衛生組織的肥胖標準以及相關數據顯示,中國已成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國家。
5月11日是世界防肥胖日,本地營養、健康管理專家表示,當下關于減肥減重的誤區還有很多,不少人在用錯誤的辦法努力減重,結果減不下來重不說,有些人還把心情弄得很焦慮。
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省中山醫院)臨床營養科與健康管理(體檢)科,于5月10日下午聯合舉辦了一場特別的“減重大會”,到場專家向胖友們倡議科學減重,用對方法才能拯救我們的體重。
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本地營養、健康管理專家表示,當下關于減肥的誤區還有很多,不少人正在用錯誤的辦法努力減重,結果減不下來重不說,有些人還把心情弄得很焦慮。
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省中山醫院)營養和健康管理等科室,于5月10日下午舉辦了一場特別的“減重大會”,到場專家向胖友們倡議科學減重,用對方法才能拯救我們的體重。
肥胖是病,不止會帶來外貌上的煩惱
根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體重超標已經成為中國人的突出營養問題之一。按我國標準,成年人中超重和肥胖比率分別為34.3%和16.4%。一份綜合了近40年來的全國性調查數據顯示,我國肥胖人口正在迅速增長,且這種增長覆蓋所有年齡層。而按照絕對人口數計算,我國約有6億人超重和肥胖,這個數字在全球排名第一。
“需要跟大家強調的一點是,肥胖是一種疾病。”健康管理(體檢)科主任夏燕妮介紹,世界衛生組織早已將肥胖定義為一種疾病,且是能誘發諸多病癥的“百病之源”。研究證明,超重和肥胖與多種慢性病密切相關,罹患糖尿病、膽囊疾病、代謝綜合征、高脂血、呼吸暫停綜合征等疾病的幾率是正常人的3倍,罹患痛風、高血壓、冠心病、骨關節病的幾率為正常人的2-3倍。出現癌癥、腰背痛、多囊卵巢綜合征、內分泌異常、生育能力受損的風險為正常人的1-3倍。
她還指出,國人的肥胖中有超出30%的是腹型肥胖,以內臟脂肪增多為主。“前幾天有個小伙來我們科檢查,體重指數正常,但腰圍顯示98cm(男性腰圍要小于90cm,女性要小于80cm),體型上也明顯看得出肚子有些大。做進一步檢查發現,他有脂肪肝,并達到中度。”夏燕妮說,超重和肥胖帶來的問題不僅僅是外貌上的改變,更多的是對健康的潛在危害,而這才是專家們反復呼吁重視體重監測和減肥的目的。
科學運動,選錯方法或會越努力越傷心
“肉來如山倒,肉去如抽絲”。很多在減重路上苦撐的人,經常如此評價減重的難。
“管住嘴,邁開腿”的道理人人皆知,但并非每個人都感覺有效。胖友李小姐告訴極目新聞記者,她有近半年的時間天天“吃草”。據她自述,自己不吃肉不沾油,每天只吃水果和青菜,經常半夜餓得眼睛冒金星,有一段看到別人吃肉都想上去搶。可就算這樣,也只輕了6斤。然后她又看到一篇文章說要正常吃飯,結果也沒吃多少,體重就直接長回來了,“現在比減肥之前還重了5斤。”
另一名胖友胡小姐,跟男友約著一起減重,在兩年半的時間里,男友跑步,她跑不到就散步。可眼看著男友減掉了15斤,自己身上的肉還是紋絲不動,讓她大受打擊,直言“很越努力越傷心”。
難道“管住嘴,邁開腿”沒有用嗎?飲食管理、體育鍛煉和行為干預等生活方式的干預是超重或肥胖的首要治療方式,但是每個人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路徑。”該院臨床營養科主任王蕭怡說,當下有不少流行的減重方式如“5+2輕斷食法”“高蛋白膳食法”,運動類的如眼下正紅的“劉畊宏健身操”,“但這些方法并不是‘萬用模式’,因為每個人的身體情況不同,導致肥胖的關鍵因素也不同。”
而方法一旦沒選對,很可能減重減不下來,還引發別的問題。王蕭怡舉例,比如“高蛋白膳食法”,長期使用會增加腎臟負擔,如果是腎臟狀況不佳者用來減肥效果不好說如何,但很可能加重腎損傷,得不償失,“通過飲食控制來減肥的人,我們希望大家能先向專業醫生尋求建議,再選擇適合自己的。”至于運動的方式,也需 “量力而為”,比如“劉畊宏健身操”看上很容易上手,但運動強度很大,“如果是平時不怎么動的人,一上來就做這個,很可能直接就受傷了。”
王蕭怡介紹,雖然減重過程不易,但減重后的獲得感值得大家去努力。研究顯示體重減少5%至15%,可以顯著改善血糖、血壓、血脂等的異常,降低包括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病、多囊卵巢綜合征等多種超重或肥胖相關疾病風險,她特別建議,“減重的時候,大家不要天天去稱體重。我知道很多人為了監督自己,每天早晚都要站到秤上去稱一下,其實這大可不必。”她說,減重是需要一定時間的,頻頻上秤看不到明顯變化,會讓人焦慮并失去信心,反而不利于減重,“隔上三四天稱一下體重就行。”
專家支招,美食與減重其實也可以兼得
夏燕妮和王蕭怡介紹,減重的過程并非簡單的“少吃多動”,而是一整套日常行為的自我管理。包括體重監測,科學飲食,適量運動,規律作息,減少久坐時間,足量飲水,以及非常重要的,建立起積極健康的心態同時補充相關知識。
她們特別指出,人們還有一個誤區,就是認為減重約等于吃苦,“一說起減重,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這也不能吃了、那也不能吃了,感覺一旦開始減重,就要告別美食過苦日子,這也是一種誤會。”
專家介紹,我國的食品包裝上都會有營養標簽,對于控制體重的人來說,要學會識別這個標簽上的信息。一般列在前面的幾項的包括: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大家在購買食品的時候,根據自己的實質需求來參照。比如同一種面包,能量低、蛋白質高、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少的,就更適合減重人群。
減重并非什么都不吃,而是在科學搭配飲食、保證營養平衡的基礎上,控制好每天攝入的卡路里(能量),同時配合適度運動推進消耗,來達到減重的目標。
Tips
BMI體重指數,是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標準。
計算公式為:BMI=體重÷身高2。(體重單位:千克;身高單位:米。)
體質指數適合所有由18至65歲的人士使用(兒童、發育中的青少年、孕婦、乳母、老人及肌肉發達者除外)
亞洲成年人BMI 18.5為體重過輕,BMI在18.5-23.9之間為正常,BMI在24-27.9之間為超重,BMI28則為肥胖,需要盡快干預。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