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重慶6月20日電(記者谷訓)“處處聞蟬響,須知五月中。”北京時間2022年6月21日17點10分,“夏”日如約而“至”,自然界進入生命的“旺季”。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出來的就是這個特別的日子。
之所以最先被確立,是因為相比于其他日子,這一天比較容易被測定。公元前七世紀,先人采用土圭測日影,根據一年中影子的變化來觀察出一些特殊的日子。人們發現,每年中有一天日影最短、白天時間最長,就確定了夏至。
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田阡介紹說,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后期,考古學家在山西陶寺村發現了中國最早的觀象臺和圭表。時至周朝,夏至的特性得以明確。在《周禮·地官》就有記載:“夏至,日影尺有五寸。”
節氣多與農事活動相關聯,是古人通過觀察自然現象而找到的農耕與時令之間的關系。農諺有云:“夏至不鋤根邊草,如同養下毒蛇咬。”從芒種到夏至,農人們辛勤勞作,不敢停歇,在大地上譜寫著勞動的贊歌。
夏至不僅是節氣,同時也是最古老的節日之一。古人在夏至這天祭神祭祖,祈求消災年豐。在民間,比較流行的風俗是夏至吃面,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冬至餃子夏至面”。因為夏至前后,新麥成熟,在這一天吃面也有嘗新的意思。
這一天還有稱人的習俗。進入夏天,人們往往因為暑熱而食欲不振,出現體重下降的情況。因此人們在夏至稱體重,等到立秋時再稱一次,以做對比。
夏至還是一個富有浪漫氣息的節氣。“夏至入頭九,羽扇握在手”。古時,婦女們在夏至互贈折扇、脂粉等物。《酉陽雜俎·禮異》有載:“夏至日,進扇及粉脂囊,皆有辭。”皆是消夏避伏的良品。
田阡說,這些風俗習慣最初來自古代皇室,后來逐漸流向民間,至今仍在很多地方見得到。
海報:楊仕彥
視頻制作:楊騰飛(實習)
視頻素材由重慶市銅梁區宣傳部、重慶市榮昌區宣傳部提供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