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社紹興9月8日電 題:越劇自救破局“再青春”
作者 項菁
有百余年歷史的越劇以婉約、細膩見長,被列入中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國際友人眼中的“中國歌劇”。近年來,業界人士探索振興之路,應對新媒體、新冠肺炎疫情等帶來的沖擊,助越劇重煥青春。
記者關注到,“上云”是越劇“吸粉”的新嘗試。縱觀短視頻平臺,不少年輕面孔靠直播唱戲“出圈”。
36歲的浙江寧波越劇演員陳譽因疫情失業,后到直播間唱戲。每次直播前,她都會像線下演出一樣精心裝扮,如今網友打賞成了她的新戲票和新收入。
當新媒體技術不斷嵌入生活,越劇劇院、劇團、演員也紛紛探索線上線下融合的演出模式,“云賞芳華”漸漸成為一種新潮流。根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抖音直播日前發布的《網絡直播文藝生態報告》,2021年抖音傳統文化類直播同比增長超過100萬場,其中,包括越劇在內的經典曲藝直播觀看時長同比增長278%。
對此,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原會長朱克寧認為,線上與線下的觀演形式不同、盈利模式不一,比如舞臺表現具有直觀性、獨特性、接近性,若要探索“云演出”,就要推出適合線上觀演的作品,切莫將線下演出直接照搬到線上。
在線下,為搭建更廣闊的演出平臺,日前在紹興舉辦的第五屆中國越劇藝術節系列活動之第二十屆越劇大展演開幕式上,來自中國20個省份的42家劇院聯合成立“越劇劇院院線”。
這是中國首家戲曲院線,為繁榮越劇釋放出積極信號。
除了舞臺,戲、人亦是越劇發展的關鍵。
“讓越劇重新煥發青春,最核心的是打造經典劇目,以此帶動舞臺表現力的革新和人才的培養。”朱克寧通過形象的類比稱,就像一場演唱會能不能吸引人,一是看誰唱,二是看唱什么歌。
2022年適逢越劇改革80周年。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茅威濤在致敬越劇改革80周年研討會暨袁雪芬誕辰100周年紀念活動上提及,對于越劇發展,需要有“新的覺醒”,不能沉浸于過去的輝煌,要認清越劇面臨的現狀,尋找發展“新賽道”。
從越劇的發源地——紹興看,近年來,當地以推動越劇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為牽引,組建紹興市演藝集團,打造市縣兩級“1+5”越劇團矩陣,同時每年投入1000萬元人民幣扶持越劇創作,涌現了包括現代越劇《核桃樹之戀》在內的一批精品劇作。(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