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北京9月16日電 由導演朱丹執導的電影《九蘭》今天全國公映。電影基于新中國成立初期十三陵水庫建設真實事件進行創作,以“初心未改志不移,九蘭花又開”為主題,傳達“九蘭精神”所代表的“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現實意義。其中,塵封半個多世紀的珍貴彩色影像資料也首次通過大銀幕和觀眾見面。
十三陵水庫是新中國成立初期一項重大國家工程。在十三陵水庫建設期間,來自北京市的工、農、商、學、兵以及外國友人,駐華使節,前后約40萬人參加義務勞動,每天10萬人同時在工地。期間,由九個名字都帶“蘭”字的年輕姑娘組成的“九蘭組”,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成為建設者中的杰出代表。如今的十三陵水庫,已成為一座集防洪、保障十三陵蓄能電廠發電用水為一身的綜合水利設施,并成為民眾休閑旅游勝地的。十三陵水庫還建成了專業比賽場地,為鐵人三項賽奧運比賽及諸多國內外賽事提供服務。
電影《九蘭》以當年修建十三陵水庫時“九蘭”的事跡為故事原型進行創作。影片講述了故事主人公梅月蘭在十七歲時親身參與十三陵水庫建設,艱苦奮斗的精神影響并激勵了她的一生。其子趙翔鷗,出生于上世紀50年代末,從小受母親的教育和熏陶,對上一輩艱苦奮斗歲月抱有無限崇敬,其個人雖事業有成,但面對成長于中國社會重要轉型期和東西方文化碰撞期的女兒趙小鷗的教育問題卻甚是頭疼。
影片以祖孫三代的家庭故事為脈絡,由三代人的文化和思想觀念的沖突,引發觀眾對“什么是真正的‘初心’,如何追尋、堅守初心”問題的思考和追問。
“正是因為十三陵水庫建設過程中,無數個’九蘭’身上發揚的‘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建設者們拼搏奮斗。”導演朱丹表示。
據介紹,影片主創團隊為了精準把握歷史建設時期的鮮活面貌,走訪了依然健在的“九蘭組”老人們,搜集整理出大量從未面世的珍貴歷史素材,通過藝術創作的手法,將“九蘭精神”再次挖掘出來。
劇組尋找到60多年前的施工設備、極具時代特點的服裝、場景等素材,忠實還原了當年的水庫建設現場。早已成為古董的推土機、傳送帶等,都基于十三陵水庫博物館的實物素材進行設計。建設過程中的打夯比賽、勞動號子對歌等極富時代氣息的場景,也都融入到了故事當中。
主創團隊還在浩如煙海的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片庫中,找到大量的珍貴彩色影像資料,將通過藝術再現的方式,第一次呈現在大銀幕上,讓電影觀眾親歷建設時期民眾的火熱風貌。
現年已經83歲高齡的金淑蘭就是其中一位首。映禮當天,金淑蘭老人回憶了當年水庫建設的艱辛,也感慨日新月異發展的今天。
不少年輕觀眾看了影片之后感慨萬分,“看了這部影片我特別震撼,沒有想到建設十三陵水庫的時候,場景這么壯大,老一輩人自強不息的精神也深深感染著我。感謝祖國建設者們勇于奉獻,才有了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觀眾孫先生說。
電影《九蘭》由北京市昌平區融媒體中心、北京華都新雨影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北京歡樂祥和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北京永安城影視傳媒中心聯合攝制。(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