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美成人午夜影院,国产丝袜丝视频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成人AⅤ在线一二三四,五月天综合婷婷,色AV色 综合网站,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不卡一级毛片视频,国产美女叼嘿视频免费看
關注我們
荊楚網 > 新聞頻道 > 文旅

李榮啟丨集體智慧的結晶?非遺保護的珍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大辭典》評介

發布時間:2022年10月31日15:43 來源: 河南非遺

▲圖1《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大辭典》(王文章主編)

由王文章主編,呂品田、羅微、李榮啟任副主編,全國500多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專家、學者和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文化干部歷時5年,鼎力合作,聯袂編纂的中國第一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型工具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大辭典》(以下簡稱《大辭典》)于2022年1月由長江出版傳媒崇文書局出版。全書收錄辭條6636條,共計約320萬字。其知識信息蔚為大觀,理論概括科學準確,印刷裝幀優質精美。這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的一項嶄新成果。

圖片

一、成書的背景與過程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大深厚、燦爛輝煌,它承載著中華文明,蘊含著民族精神,彰顯著民間智慧,維系著國家統一,是當代文化發展與創新的基石,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優質資源,也是人類文明的瑰寶。保護傳承好、利用發展好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延續中華文脈,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進入21世紀后,我國政府把文化遺產保護視為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在政府主導和社會廣泛參與下,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蓬勃發展,在各個方面都獲得了可喜的進展,取得了顯著的成就。我國不僅建立起了符合中國國情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制度、管理機制,而且還建立起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體系和代表性傳承人名錄體系,頒布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建立起地方法規和專項法規,實現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依法保護。如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理念已被全社會普遍認同,廣大民眾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正在形成。但是,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強和現代化的迅猛發展,我國的文化生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面臨著一些新情況、新問題①。新時代,要深化非遺保護工作,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科學保護,需要理論依據和智力支持,《大辭典》的編纂正是適應這一需要而立項實施的。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多次做出重要指示批示。在2017年12月28日至29日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讓活態的鄉土文化傳下去,深入挖掘民間藝術、戲曲曲藝、手工技藝、民族服飾、民俗活動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要把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有機結合起來,把我國農耕文明優秀遺產和現代文明要素結合起來,賦予新的時代內涵,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生不息,讓我國歷史悠久的農耕文明在新時代展現其魅力和風采。”②2019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敦煌研究院座談時指出:“要加強對國粹傳承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支持和扶持,加強對少數民族歷史文化的研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③《大辭典》的編纂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指示精神,是積極推進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研究的重要舉措。

《大辭典》通過厘清基本概念、專業術語,并以辭條的形式逐一進行科學的概括和闡釋,傳播正確的保護理論和方法。而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這些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是“人間國寶”,值得在全社會廣泛宣傳和弘揚。《大辭典》的編纂、出版正是為了促進廣大民眾對這些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知、認同,并進一步實現科學地搶救保護,有效地傳承發展。

通過20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實踐,我們積累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經驗、保護實績和較為豐碩的理論研究成果,各地陸續出版了一些介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叢書和研究論著,如由王文章主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是從基礎理論方面系統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保護的拓荒之作。該書改編的教材及修訂后的教材一直暢銷,是普通高等院校、文化及相關系統培訓廣泛使用的、具影響力和權威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教科書。豐富的保護工作實踐和研究成果,為編纂《大辭典》奠定了基礎。隨著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深入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社會教育、學校教育的普及,廣大民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認知度和參與度的提高,各級相關機構、院校和文化干部對正確掌握非物質文化遺產理論,全面了解各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及代表性傳承人的需要,編纂、出版一部具有權威性、知識性、實用性的《大辭典》已經勢在必行。

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事業深入、可持續發展的新常態下,基礎性理論研究和應用性理論研究亟待加強。作為一門新興學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目前尚未形成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概念、原理及學科體系,正處于探索和建構階段。《大辭典》的編纂,通過組織本領域資深專家,經過科學研究,不僅正確厘清和闡釋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的一些基本概念、術語、理論,準確概括和釋義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方針原則、理念方法等,還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長江出版傳媒崇文書局特邀王文章主編《大辭典》,王文章邀請呂品田、羅微、李榮啟三位擔任副主編,并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參與。該項目于2017年3月開始醞釀、策劃,落實主要參與人員,成立了編輯部,擬定編纂方案和細則,梳理基本理論、制度機制、實踐活動三部分的辭條,通過線上和線下多次廣泛地聽取各方面專家的建議,反復進行研討修改,初步形成了較為統一的意見,并確定了《大辭典》涵蓋的內容和基本框架結構。同年,《大辭典》被列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特別委托項目(批準號:17@ZH007)、中國藝術研究院基本科研項目、“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等。

《大辭典》立項之后,2017年7月26日,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召開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大辭典編撰開題專家論證會。會上,受邀專家對《大辭典》前三部分的辭條進行了認真論證。會后,多家新聞媒體進行了報道,多家網站做了網上宣傳,使《大辭典》的編纂得到了文化部門及非遺保護研究學者、文化干部、民眾的廣泛關注。

為了落實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這兩大部分辭條的撰稿,2018年6月28日,在北京召開了《大辭典》編撰工作會議。會上,受邀專家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編委共同研討了《大辭典》編纂的相關問題,主編王文章為各位編委頒發了聘書。會后,編委均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進行了《大辭典》編纂的宣傳、組織工作,既擴大了本項目的影響,又落實了該地區代表性項目和代表性傳承人辭條的編纂,并按照規定的進度有序推進此項工作。編委會組織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資深專家、學者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并具有理論研究能力的干部共同參與研究撰寫。辭條撰寫作者共500多人,充分體現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者的集體智慧。

各部分辭條撰寫完成后,主編、副主編及編輯部成員齊心協力,完成了繁瑣的收稿、編輯、審閱、修改、統稿等工作。2021年,《大辭典》以免于鑒定形式通過中宣部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審核驗收,順利結項(結項證書號:2021@J053)。

圖片

二、主要內容和特點

《大辭典》的結構主要由“前言、凡例、目錄、正文、附錄、索引”六部分組成,核心部分是正文。正文部分收錄的辭條整理歸納為五部分:一、基本理論(188條);二、制度機制(99條);三、實踐活動(72條);四、代表性項目(五批名錄項目及擴展項目共3102條);五、代表性傳承人(五批代表性傳承人及增補的傳承人辭條共3175條)④。全書總計收錄辭條6636條。

《大辭典》的主要內容和特點簡述如下。

(一)基本理論

正文的第一部分是基本理論,涵蓋基本概念、專業術語。這部分辭條的設立,是經過編委會反復研究篩選、逐條商討斟酌,又經過多次征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各方面專家的意見而確定的,因而辭條的設立具有較高的科學性與學術性。

基本理論部分精選了“文明、文化、中華文化、中華傳統文化、文化遺產、自然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形態、民族文化、民間文化、地域文化、文化表現形式、文化模式、文化特征、文化資源、文化環境、文化空間、文化生態、文化差異、文化趨同、文化多樣性、文化尊重、文化權利、文化共享、文化傳播、文化整合、文化變異、文化認同、文化自覺、文化自信”⑤等辭條。這部分辭條的撰稿不同于一般文化類辭典相同或相關辭條的撰寫,是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視角構思和撰寫的,具有一定的專業特點。為了保證這部分辭條的學術質量,課題組特別邀請了幾位著名的文化學者、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資深專家劉魁立、陳勤建、朝戈金、高丙中等參與撰稿。這部分辭文科學地釋清了概念定義、內涵和外延,論述了每個理論概念的來源及歷史發展過程,客觀評價了其理論貢獻和對非遺保護實踐的意義。每一辭條釋文既以學術界研究定論的成果為基礎,又融注著撰寫者獨到的見解和個人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原創性。

專業術語內容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及保護工作相關的基礎理論術語、非物質文化遺產十大門類的主要專業術語。因《大辭典》是中國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業辭典,許多辭條鮮有準確的定論,要達到定義準確、釋文恰當,其撰寫難度很大。為此,作者們花費了艱辛的勞動。例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確認、建檔、研究、保存、保護、宣傳、弘揚、傳承、振興、保護主體、傳承主體、民間藝術創作研究員、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原則、真實性、整體性、傳承性、整體性保護、搶救性保護、生產性保護、數字化保護、傳承方式、傳承場所、清單、保管人、持有人、履約報告、國際合作、國際援助、聯合申報、中國經驗,等等,都是經過作者們潛心研究和科學概括才得以完成。

(二)制度機制

這部分涵蓋法律法規和制度機制。法律法規辭條包括對國際公約、宣言、指南等的釋義,對黨中央、國務院及相關部委印發的重要指導意見及管理辦法等的闡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及專項保護條例主要內容的概括等。厘定的這些重要法規條例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法律依據和政策指南,對未來我國的非遺保護工作具有根本性的指導意義。但這部分辭條之前還未有辭典以辭條的形式做過梳理和釋義。因此,這部《大辭典》對法律法規辭條的設立非常必要。這部分辭條的釋義既有公約或法條頒布的意義、要旨,通過與施行的時間,更有其結構與內容的精當概述。每個辭條力求概括全面、要點突出、語言精練、表述準確。

制度機制辭條內容包括對國際國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組織與機構的介紹,對《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實踐名冊》《世界遺產名錄》《世界記憶遺產名錄》的釋義,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中規定的三大保護制度⑥,即:調查制度、代表性項目名錄制度、傳承與傳播制度以及文化遺產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概括和闡釋等。這部分辭條不僅能使讀者全面了解國際國內非遺保護機構設置的情況及功能作用,而且凸顯出中國非遺法制建設和制度機制建設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經驗。

(三)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內容包括對已批設的7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及16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基地的釋義,對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工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程等幾大保護工程與實踐活動、重要論壇與大型展覽、主要研究成果和學術論著等,條分縷析地進行了梳理和概述。我國自21世紀初以來,為形成全民守護精神家園、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自覺,自上而下開展了極為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因《大辭典》篇幅所限,我們只能擷取有代表性且影響深廣的保護工作、工程、論壇、展覽及學術成果,難免有遺漏。我國的非遺保護實踐任重道遠,尚在途中,未來會不斷地譜寫新篇和續篇。

(四)代表性項目

這部分收錄了國務院公布的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和擴展項目名錄,共計3102項。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要求“各締約國應根據自己的國情”⑦擬訂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明確規定:“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采取認定、記錄、建檔等措施予以保存,對體現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具有歷史、文學、藝術、科學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采取傳承、傳播等措施予以保護。”⑧建立和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體系,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具有開創性意義的重要舉措,也是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制度的重要內容。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的精神,經過推薦、評審、公示、公布等程序,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公布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518項⑨;2008年6月7日,國務院公布了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510項⑩;2011年5月23日,國務院公布了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191項?;2014年11月11日,國務院公布了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計153項?;2021年5月24日,國務院公布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計185項?。這些經過層層甄選出來的且具有典型意義和杰出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是中華民族情感與精神的基因、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對這筆寶貴的文化財富,我們不僅要保護好、傳承好、發展好,而且要廣泛地宣傳與傳播,使之弘揚光大。

為了更好梳理和全面介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大辭典》遵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分類體系?,按照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十大類別,即: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的分類方法,每一類別的辭條按照第一批至第五批的順序排列,以便于修訂時增補新批次的項目辭條。辭條的釋文內容包括:辭條界定、獲得國家級代表性項目的批次、分布區域、歷史淵源及演變、存續狀態、傳承方式、技藝特點、主要價值等。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涉及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此部分的辭條,課題組組織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從事保護實踐并具有理論研究能力的干部及項目所在地區專家學者共同參與研究撰寫。《大辭典》中此部分的體例格式均以項目名稱作為辭條名,將同一名稱不同申報地區的辭條進行了合并處理。

(五)代表性傳承人

正文的第五部分代表性傳承人,收錄了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3062名?及增補的優秀代表性傳承人113名,共計3175名。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活態文化,它的傳承是以人為載體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存活在眾多杰出傳承人的記憶和技藝里,傳承人的口傳心授是文化乃至文明傳承的最重要渠道。傳承人承載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薪火,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保護,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核心。我國政府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保護制度和傳承機制的建設,系統而有序地做了大量工作。為了進一步完善傳承機制,促使傳承人保護制度化、規范化,2008年5月,文化部(現文化和旅游部)頒布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暫行辦法》?;2019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發布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認定標準、程序、權利、義務和資助等做出了規定,其實施有力地促進了對代表性傳承人的科學保護。根據此《辦法》,截至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已相繼評定并公布了五批共3068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即2007年6月,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共計226人?;2008年2月,文化部公布了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共計551人?;2009年5月,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共計711人?;2012年12月,文化部公布了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共計498人?;2018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共計1082人?。

被認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畢竟是部分杰出者,民間仍有一批成就卓著且有著深遠影響力的大師和優秀的非遺傳承人,他們的業績也需要給予宣傳和傳播。因此,《大辭典》為了更好地體現出學術性,依據一定的標準,代表性傳承人部分增補了113名尚未列入國家級名錄的傳承人辭條。列入代表性傳承人辭條的標準為熟練掌握所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該遺產所屬領域具有公認的代表性,且在一定區域范圍具有較大影響力,并積極開展傳承活動的杰出者。所收辭條涵蓋了國家文化主管部門公布的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部分早期獲得“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的傳承人,以及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推薦的尚未列入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名錄,但在保護傳承實踐中成績杰出的部分優秀傳承人。

國家通過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傳播制度,將保護措施落實到傳承人,保證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持之以恒地傳承與傳播。代表性傳承人不僅掌握著絕技、絕藝,而且具有執著、敬業、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大辭典》以辭條的方式逐一介紹非物質文化遺產十大類別的代表性傳承人,不僅使人們能夠了解到他們學藝傳藝的經歷、帶徒授藝的情況和取得的成就,而且通過宣傳他們的業績,更好地弘揚工匠精神。此部分辭條的釋文內容包括:基本信息(生卒年月、性別、籍貫、民族、所傳承的項目名稱、獲得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的批次)、師承情況、傳承實踐、項目特點和主要成就(獲得的國家級獎項、稱號、收藏)等。

圖片

三、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

(一)學術價值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已有20年的實踐,且積累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經驗、保護實績和較為豐碩的理論研究成果。但是,還未有一部具有權威性、學術性、綜合性、系統性、實用性的專業工具書。本部《大辭典》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首部專業辭典,屬于填補空白之作。同時,作為一門新興學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目前正處于探索和建構階段,本項目的研究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的建構做出了理論貢獻。

《大辭典》具有較強的學術性、理論性。這部《大辭典》匯集了一批非遺保護研究領域的一流專家學者和多年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且實踐經驗豐富的文化干部參與研究和辭條的編纂,他們工作態度認真嚴謹,經過研究相關資料與深入思考,正確厘清和闡釋出了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的一些基本概念、術語、理論,準確概括和釋義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方針原則、理念方法等,既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學這門新學科的建設奠定一些基礎,又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實踐提供了理論依據。

《大辭典》的創新性主要體現在前三部分辭條的梳理、研究和撰稿上。一是這部分辭條的設立,編委會堅持認真嚴肅的科學態度,經過反復研究篩選、逐條商討斟酌,又經過多次征求非遺領域各門類專家的意見而確定的,因而辭條的設立具有較高的科學性與學術性。二是在辭條的研究和撰寫上,凸顯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專業特色。基本理論部分的辭條是從非物質文化遺產視角構思和撰寫的,體現出這些基本理論對非遺保護的價值和意義,具有一定的原創性。每個辭條都不是簡單的概念和觀點的羅列、堆砌,而是內容全面的闡釋。諸如,中華傳統文化、文化形態、文化表現形式、文化特征、文化資源、文化環境、文化生態、文化認同、文化自覺、文化自信、社會實踐、民間創作等,既有基本概念、理論淵源、歷史發展,并闡釋出其內涵外延,又能密切聯系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實踐,突出了在非遺保護領域中的作用和意義。又如,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和自然混合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等辭條的闡釋,為了體現科學嚴謹,作者結合已頒布實施的國際國內公約、法規等文件精神進行闡釋,避免了憑空論道。第二部分制度機制辭條,均是作者們經過認真研究、提取內容精髓、高度概括而撰寫完成的,其內涵豐富、簡潔明了。第三部分實踐活動辭條,突出了概括的全面性、真實性,數據與數字的準確性。三是研究方法的綜合性。為了科學地闡釋一些名詞、術語,作者們將社會學、歷史學、文化遺產學、民族學、民俗學、藝術學等學科知識滲透、融合,多視角探索研究,使辭條的釋義概念準確明了,內容科學全面。

(二)應用價值

《大辭典》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專業工具書,不僅以辭條形式系統地解釋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概念、術語、理論、政策法規、制度機制、保護實踐,還逐一介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項目及代表性傳承人,全面、客觀地反映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總體面貌,是一部為從業人員提供專業知識、為非遺學科建設提供教學參考、為非遺研究和保護提供翔實資料、為廣大民眾普及非遺知識的實用工具書?。《大辭典》也充分展現出了中國自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以來,政府、社會、民眾不同層面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發揮的作用,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的成效。這對今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理論研究、保護實踐等具有參照、借鑒意義。《大辭典》的編纂與出版不僅有利于弘揚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且有助于指導和推進新時期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深入發展。《大辭典》力求做到內容全面、體例規范,突出科學性、知識性、穩定性、實用性,且達到貼近時代、貼近社會、貼近實踐,知識密集、內容實用、檢索方便、受眾面廣。

很顯然,這部融注著眾多專家、學者、文化干部睿智的大型辭書,無論是總體結構還是內容涵蓋范圍,都是迄今中國最綜合、全面的一部非物質文化遺產辭典,它閃爍著思想理論的光芒,薈萃著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彰顯著非遺大師們的風采,它猶如一盞璀璨的明燈,熠熠生輝,映照著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之路。

【責任編輯:袁君子】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婷婷电影网| 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 国产正在播放| 91一级片| 国产91九色在线播放| 欧美在线天堂| 啪啪啪亚洲无码| 2021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 亚洲美女一级毛片|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影院八| 亚洲人成网7777777国产| 四虎永久在线| 99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 | 成人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三A级毛片视频| 国产肉感大码AV无码| 久久黄色视频影| 亚洲成a人片77777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大桥未久 | 国产精品成人AⅤ在线一二三四| a网站在线观看| 日本欧美午夜| 色香蕉影院| 国产波多野结衣中文在线播放| 国产微拍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天堂在线视频| 国产激情影院| 激情综合网激情综合| 欧美成人午夜影院| 国产不卡网|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中文字幕精品推荐| 日本午夜三级| 无码中文字幕精品推荐| 五月丁香伊人啪啪手机免费观看| 国产伦片中文免费观看| 天天色天天综合| 欧美中日韩在线| 日本午夜三级|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丫丫一|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综合网| 亚洲一区无码在线| 日韩午夜片| 欧美国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 国产97视频在线|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三区|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真矢织江| 国产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 国产十八禁在线观看免费| 欧美一级色视频| 天天综合网站| 欧美啪啪一区| 国产成人艳妇AA视频在线| 中国特黄美女一级视频| 亚洲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色婷婷中文字幕| 精品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看 | 国产成人高精品免费视频| 欧美中日韩在线| 热99精品视频|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精品|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日本人又色又爽的视频| 欧美在线中文字幕| 五月激情婷婷综合| 色婷婷综合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午夜影院| 国产亚洲视频播放9000| 免费高清毛片| 呦女亚洲一区精品| 无码AV日韩一二三区| 免费国产在线精品一区| 亚洲免费毛片|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二区| 精品三级在线| 呦女亚洲一区精品| 欧美第九页|